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8 16:25:02

云南怒江:巧织“三防”安全网,怒江之畔护民安

字体:

在怒江大峡谷丙中洛段,群众亲水习惯与水域风险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边境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防溺水实践,整合多方力量,创新工作方法,构建起“人防、物防、宣防”三位一体的防护网,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d8e5cc09417b149e994ba145027eb2a.jpg

该所坚持预防为主、主动防御,联合“景警随行”党员先锋服务队、民警、义警、网格员及热心群众,共同组建“防溺水”巡逻队,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水域巡逻。尤其在高温、节假日等溺水高发时段,巡逻队加密频次,深入江边、河滩、水塘等危险区域,及时劝阻下水游泳、嬉戏或捡拾漂浮木材的行为。至今已成功劝离500余人次,将诸多潜在风险化解于萌芽。

在一次巡逻中,“景警随行”队员在湍急回水区发现几名少年正在戏水,迅速喊话引导上岸,并联系家长到场。民警随即就地开展安全教育,结合警示牌与真实案例讲解危险,令家长与孩子都深受触动。通过全天候巡逻、有温度劝阻、高效率联动和接地气宣传,该所真正实现了“风险早发现、险情早处置”,为沿江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针对当地多民族聚居的特点,该所还组建“双语普法队”,使用汉语、怒语、独龙语、傈僳语开展防溺水宣传,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43fafeb16219aedc4d7873e8866996e.jpg

每年雨季过后,沿江漂浮的木材常吸引守村老人冒险捡拾。在吓卡组沿江处,民警发现几位傈僳族老人正在湍急江边弯腰捞取木材。队员立刻用傈僳语劝阻:“阿吧阿呀(爷爷奶奶),江边滑得很!水流急,木材漂得快,追着捡太危险了!”这声用乡音发出的及时劝阻,立刻稳住了现场。 随后,民警与网格员趁热打铁,结合这一真实险情和溺水案例,挨家挨户开展“入户走访”宣讲,用通俗的语言讲清危险、讲透法理。老人们在反复的警醒中深刻认识到风险,主动远离危险水域。

6438e798c05c604797fc4a3febde1f2.jpg

“双语普法队”的精准劝导、“景警随行”党员先锋服务队的即时干预,与网格员、义警深入村寨的“入户走访”紧密结合,形成“点、线、面”全覆盖宣传网。他们用乡音讲透危险、用法理阐明责任、用案例触动心灵,让“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成为辖区群众和游客的自觉行动,从源头上筑牢了防溺水的思想堤坝。

e705c487c13abc0679ba4f2bad74f20.jpg

除了动态的人防和宣防,该所高度重视物理防范的基础作用。组织民辅警对危险水域进行全面排查,于醒目位置设置坚固清晰、图文并茂的警示牌和提示语,还将设牌水域纳入巡逻必到点、必查点,确保障碍与警示始终保持完好可见,并能对群众冒险行为第一时间干预。这种静态警示与动态巡逻的紧密结合,使得危险水域不仅“看得见”,更能“守得住”——警示牌如同无声的“眼睛”,时刻发出警示,而巡逻力量则如同敏捷的“手脚”,及时响应处置,共同构建起坚实的物防基础。

丙中洛边境派出所的防溺水工作,不仅是简单的“堵”与“劝”,更体现了前瞻性的“防”与深入的“育”。通过人防、宣防、物防的有机结合,真正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刻入每一位群众和游客的心中。(洪永灿)

【责任编辑 -张永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