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7 15:58:27

安徽芜湖倾力打造“法润江城 营商芜优”品牌

字体:

芜湖,这座流淌着创新基因的江城,以“亲清”理念为笔,以法治实践为墨,描绘出一幅法治与营商共生共荣、交相辉映的和谐画卷。安徽省芜湖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法润江城 营商芜优”品牌,以法治思维奠定发展基石,用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让民营企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共同构筑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劲引擎。

截至7月,芜湖上市公司总数达30家,总量稳居全省第二,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二。作为城市经济的主力军,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5%以上的经济增加值、70%以上的税收与发明专利,吸纳80%以上的规上企业就业,覆盖96%以上的市场主体,成为就业创业的主渠道,彰显出蓬勃的发展韧性。

以法治框架构建优质发展生态

城市与民营企业的共生共荣,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是民营企业安心经营的前提。

芜湖展现出前瞻性视野:出台全国首部算力领域专项立法《芜湖市建设算力中心城市促进办法》,引导市场主体与社会资本有序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颁布《芜湖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直击企业投资兴业中的痛点难点;推出《“综合查一次”管理办法》,为涉企行政检查立下规矩;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立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扫清制度障碍。芜湖以系统思维完善制度供给,为企业发展划定清晰边界、提供坚实保障。

从民房起步的三只松鼠,十三载耕耘完成从单一品类到全产业链的跨越、从电商新兵到行业标杆的蜕变;楚江新材自1999年创立以来,深耕先进材料领域,2007年登陆资本市场,其精密铜带年产能突破30万吨稳居国内首位。从“畅聊早餐会”的政企互动到“信用修复”的包容审慎,芜湖用法治的确定性对冲市场的不确定性,以政策的精准度提升企业的获得感,让营商环境既见“力度”更显“厚度”。

截至目前,线上线下累计办理企业诉求2272件,办结2103件,办结率92.6%,用实打实的行动让企业感受到“有求必应”的温度。

以规则透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降低市场准入和退出成本,推行“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零费用、一日办结”;上线企业开办、企业迁移登记“智能审批”系统,有力破除限制经营主体自主经营的隐性壁垒,推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规范“个转企”流程,允许保留原字号和行业特点,免费帮办代办服务让个体工商户转型之路更畅通。在市场监管领域,建立了简易注销、普通注销、强制注销、一屏注销、证照并销五位一体的市场退出机制。

全面推行企业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破解企业上市证明“难、繁、久”困境。在全省率先建立快递外卖企业交通守法“红黑榜”等制度,推行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助力库迪咖啡国际供应链项目办结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建设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将分散在部省市三级的100余项航运政务事项整合归并,人社、市场监管、税务以及法律服务等同步进驻,打造全国首个跨系统、跨层级的航运服务新模式。58461件航运政务大厅审批事项以73%的时效压缩完成,群众满意度定格100%。

将民营企业贷款作为投放重点,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应贷尽贷”,1.32万户进入“推荐清单”;为372户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5.84亿元,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营经济。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护航发展的温暖屏障;政策不是遥远的承诺,而是触手可及的真金白银。

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芜湖市惠企政策网上超市”让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便捷,累计上线政策1340项、兑现资金超59亿元。全国首个“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监管系统”实现对全市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的全流程监管,录入合同3099份,提出履约监管意见687条、督办意见302条,彰显诚信政府形象。

以规范执法稳企业稳增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芜湖以提升执法司法水平为抓手,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综合查一次”,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城市,芜湖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项措施》,将2284个单部门事项整合为695个多部门联查场景,整合率达69.6%;对17.2万家企业分级分类管理,2.8万余家信用优良企业纳入“无事不扰”白名单;创新运用“检查码”,实现“入企必亮码”;“综合查一次”平台执法e站开通云执法、云督办、云评查等功能,入企检查频次可预警、过程可追溯、效果可监督,今年线上督办74件均整改到位,让企业摆脱“多头查、重复查”的困扰。

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推广非现场监管,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免入企方式发现问题线索2.34万个,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应急管理部门运用非煤矿山监测预警平台后,2025年预计入企检查次数降幅40%,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

自主研发公安民意智慧感知系统,开通“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人工智能+司法辅助”委托鉴定新模式入选安徽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大数据办案占主动监督案件33.65%;常态化开展“东风行动”“清仓终本案件 优化营商环境”“徽动执行”等专项行动,执结到位金额35.89亿元。

以法治阳光滋养发展沃土

基层法治建设的深度,决定营商环境的温度。芜湖从细微处着手,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

出台《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实施方案》,构建“1+N+1”涉外法律服务格局;建设跨省域“云上法务区”,对接上海设立“临港国际法务区(芜湖)综合服务中心”等,加入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搭建一站式航运法律服务平台,为长江经济带开放型航运经济提供法治护航。

芜湖以有力的法律手段、优质的服务举措、及时的法律意见,为民营企业发展开出“法治”良方,以高质量司法行政工作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依托全省首家市级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100余项服务“一站式”供给,年均服务超3.5万人次。推进“智慧+”法律服务工程,构建“10分钟法律服务圈”。向在芜企业发放1201张公益法律服务券,覆盖242家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降低企业法律风险成本。打造“法务沙龙”品牌矩阵,以“企业出题+专家阅卷+部门订正”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在芜湖,法治对民营经济发展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座城市将“营商”二字细化为一个个具体而暖心的举措,将“法治”理念转化为一项项务实管用的制度创新;让每一家企业都感受到“如鱼得水”的发展环境,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能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政策温度。随着“法润江城 营商芜优”品牌持续深化,这片热土必将孕育出更多优秀企业,与城市携手奔赴更高质量的发展新进程,共同书写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精彩篇章。(黄莺  程志)

【责任编辑 -朱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