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6 11:36:02

四川宣汉法院:争吵近三年的邻居,在法庭上当场和解了!

字体:

从法庭到现场,从争吵到握手——近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困扰邻里乡亲近三年的农村建房纠纷,承办法官用心用情的调解,让对簿公堂的双方解开了心结,最终实现当庭履行协议。

图片4.png

建房梦碎,三年积怨成心结

符某、李某夫妻想要翻建自家房屋,故与当地从事农村建房的刘某签订了包工包料的《建房合同》。谁承想,工程启动没多久,双方就在工程款支付、水电问题和房屋质量上吵得不可开交,工程无奈停工。更雪上加霜的是,刘某留存在符某处的建筑材料因保管不善出现损失,双方彻底撕破脸。这场纠纷历时近三年,村社多方调解均无果,邻里关系降至冰点。为讨要损失9万余元,刘某诉至法院。

现场勘探,抽丝剥茧寻良方

承办法官接手案件时,双方情绪激动、针锋相对,都明确拒绝调解。考虑到当事双方积怨已深,为避免矛盾激化,承办法官决定“先开庭、再调解”。该案经过两次庭审,案情虽已清晰可判,但法庭上双方依然恶语相向,承办法官深知一纸判决难以真正抚平双方心中的裂痕。为解开双方心结,实质化解纠纷,承办法官冒着酷暑,直奔纠纷发生的房屋现场。通过仔细查看房屋现状,核对剩余建材数量,承办法官找到了调解的“金钥匙”!

背靠背调解,情法交融破冰坚

勘察归来的第二天,承办法官“趁热打铁”组织调解。通过巧用“背靠背”策略,分别耐心倾听符某、李某夫妇与刘某的委屈和诉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析之以法,辅以案例释明—— 法官们化身“心理疏导师”,一点点疏导当事人情绪,分析利弊。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反复沟通,情与法的交融,终于融化了坚冰。

当庭给付,阴云散去化干戈

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解除《建房合同》,堆放在符某处的建筑材料归其所有,符某夫妇则当庭向刘某支付补偿款4万元。这起纠缠三年的邻里纠纷,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终于在初秋迎来“拨云见日”的结局。签字付款那一刻,压在两个家庭心头多年的石头落地了。

图片5.png

案件的圆满解决,不仅避免了判决后可能产生的矛盾延续,更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节省了司法资源。下一步,宣汉县法院将持续深化运用“枫桥经验”,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坚实的司法力量!(刘洪明 刘琪)

【责任编辑 -邓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