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这座被伏牛山环抱的城,以峰峦为尺,丈量春秋。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问题也随之增多,如何高效化解矛盾、优化法治环境成为重要课题。
2018年7月,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立足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潭头人民法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构建“专业调解+智慧服务 +源头治理”三位一体的创新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司法护航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多元共治,智慧赋能——打造专业化、全域化服务体系
针对旅游纠纷涉及面广、类型复杂的特点,旅游巡回法庭建立起“法官主导、多方联动”的专业化调解体系,整合潭头人民法庭现有资源,联合“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组建包含1名法官、5名特邀调解员及10名景区管理人员在内的16人调解团队。其中,特邀调解员涵盖旅游行业专家、心理咨询师、资深律师等复合型人才,景区管理人员则负责第一时间介入现场处置。通过建立“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每年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专业法官、律师讲授调解技巧,确保队伍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同时,旅游巡回法庭深度融合“云上法庭”建设成果,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网络。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集成在线立案、视频调解、电子送达等功能模块,当事人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一键提交证据材料,法庭工作人员审查后推送对应调解员,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实现纠纷化解“零跑腿”。
针对山区交通不便的实际,法庭还升级改造“流动车载法庭”,配备5G网络设备、移动打印机等智能终端,将法庭开进景区景点、农家乐民宿。
今年清明假期期间,法庭团队利用流动车载法庭前往竹海野生动物园景区,在园区内现场开庭审理游客财物遗失纠纷,通过现场普法讲解,引导30余名游客签署文明旅游承诺书,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源头治理——创新预防性工作机制
为了应对日渐复杂的旅游纠纷,全力保障游客的权益,2022年,旅游巡回法庭建立“三色预警”制度,对景区投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
红色预警针对高频纠纷类型(如购物欺诈、餐饮安全),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整治;黄色预警指向苗头性问题,组织调解员进行重点巡查;蓝色预警针对轻微矛盾,通过景区广播、电子屏滚动播放典型案例的方式进行警示。
“在外旅游时,如何防范旅游陷阱?遭遇旅游过程中的强制消费,该如何应对?遇到争议,怎样保存证据?”景区内,游客们带着疑问前来咨询,法院干警们耐心答疑,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针对某景区近期纠纷上升的趋势,旅游法庭发出蓝色预警,法庭干警走进景区,现场普法,不仅对游客提出的各类问题逐一解答,还向他们发放精心准备的宣传手册,叮嘱大家如果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纠纷,可向旅游巡回法庭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数据显示,2022—2024年该机制实施后,辖区景区投诉量同比下降42%。
六年来,旅游巡回法庭累计受理涉旅纠纷案件689件,其中调解成功668件,调解率达97%,当事人满意度达98.6%。
通过构建专业化调解队伍、完善智慧服务体系、创新预防性工作机制,旅游巡回法庭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司法保障,更推动了旅游产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旅游巡回法庭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 +旅游司法”服务体系,让八方游客在山水栾川间感受“看得见的安全感”与“摸得着的幸福感”。(张晓莉 尤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