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2 15:16:27

湖北利川:环境治理新“法”宝 筑牢清江流域绿色屏障

字体:

清江奔涌,青山叠翠。作为长江一级支流清江的重要源头,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北省利川市,生态安全关乎鄂渝边区。利川市人民法院“清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应势而生,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回应群众期盼。

“完整的环境资源审判体系,要优化审判机构配置,更要注重实践效能延伸制。”环资审判法官牟绍军介绍道。针对环资案件专业性强、影响面广的特点,利川法院整合力量,选调具有环境、林业专业背景的法官和辅助人员组建专业团队,实行集中化、专业化审理,聚焦污染、盗伐林木、非法捕捞等生态顽疾,“以法为刃”精准裁断。同时推动集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建设,在福宝山、红鹤坝等地先后落成4个司法保护基地。今年来,已审结环资案件16件,补植复绿5000余棵,增殖放流10000余尾,为全市3棵千年古树发布司法保护令,让修复责任可执行。

向河岸群众发放宣传手册.JPG

发放宣传手册

面对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单打独斗的司法保护模式难以为继,“清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深谙跨区域、跨部门协作的紧迫性,主动搭建协作平台,与环保、水利、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30余场次,实现信息共享、证据转换、联合执法无缝衔接。推行“林河长+法官”协作模式,联合巡查执法40余场次。与宜昌中院、长阳法院等建立协作机制,着力打破地域壁垒,共同开展清江溯源保护。

增殖放流现场.jpg

增殖放流现场

“环境司法的效果,最终要落到群众心里,体现在行为自觉上。”近日,一场巡江护河普法活动中,法官赖永超如是说道。为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法庭精心组织巡回审判,将非法占地、盗伐林木等典型案件庭审开到案发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变庭审为生态法治课。法官深入流域、林区巡查,主动开展普法宣传,向村民普及环保法律,引导树立生态理念。培育基层解纷力量,联合乡贤、村干部、公益组织组建调解“土专家”队伍,将环境纠纷化解在萌芽,减轻群众诉累。今年来,已开展巡回审判9场,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6场,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李潇)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