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2 15:14:28

河南省邓州市法院:“放水养鱼”巧解千万合同纠纷

字体:

一笔逾千万元的货款纠葛,曾让两家企业的合作蒙上阴影;一番情理法交融的调解,却为双方铺就了共赢之路。近日,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秉持“柔性司法”理念,在涉企纠纷化解中通过促成当事人达成分期付款协议与分批解冻账户的创新方案,既为债权人筑牢权益保护屏障,又为负债企业注入存续发展的“活水”,生动诠释了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温度与智慧。

案情回溯:合作裂痕背后的困局

时间回到2024年8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活牛采购合同》,丙公司为这笔交易提供担保。然而,合作初期的顺畅局面未能持续。截至2025年3月,乙公司累计拖欠货款已超千万元。为维护自身权益,甲公司一纸诉状将乙、丙两公司诉至邓州法院,不仅主张支付货款、违约金及律师费,还申请冻结了两公司的银行账户。

诉讼过程中,乙公司虽偿还了400余万元本金,却因账户冻结导致资金链雪上加霜——原材料采购受阻、日常运营停摆,剩余款项的偿还能力被进一步削弱。这场纠纷的背后,乙公司并非缺乏还款诚意,而是在司法措施影响下陷入“经营难——还款难”的恶性循环,如何打破困局成为摆在法官面前的现实问题。

调解破局:情理法交织的解题思路

民二庭法官司明辉接手案件后,始终锚定“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化解矛盾”的目标。他在细致梳理案卷材料时敏锐发现:双方此前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矛盾焦点并非根本性利益冲突,而是短期资金周转的“时差”问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稳企业就是稳就业、稳增长、稳未来。”秉持这一理念,法官主动搭建沟通平台,积极组织双方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调解过程中,他既用法律条文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边界,又以“老熟人”的合作情谊唤起互谅互让的意愿,更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测算还款能力——当谈及乙公司若因账户冻结倒闭将导致甲公司债权彻底落空时,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刚性追责不如柔性化解。

2025年8月,一份兼顾双方利益的和解协议新鲜出炉:乙公司承诺在约定期限内分期支付剩余货款及相关费用;甲公司则根据每期还款到账情况,分步解冻乙、丙公司银行账户。这一方案既让甲公司的债权获得明确清偿路径,又让乙公司得以重启生产经营,丙公司的担保责任也随之逐步减轻。

司法不仅要明辨是非,更要为企业留出路、给发展留空间。这种“放水养鱼”的调解策略,本质上是通过柔性司法实现市场要素的保值和再生。该案的成功调解,既确保债权人权益实现,又为负债企业保留生存发展空间,生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司法理念。胡培三 张仁泰 司明辉)

【责任编辑 -胡东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