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2 14:59:53

湖北利川:法院构建“三个三”机制,答好多元解纷“民生卷”

字体:

2025年以,湖北省利川市法院深入落实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强化多元解纷,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图片7.png

热情接待群众

“三点”破题,筑牢战斗防线

建“支点”,积极融入“1+4+N”纠纷联动化解大格局,选配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3名精干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工作,立足实际情况开展简案快审工作,强化综治中心人才储备,进一步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法院设立综治中心联络点,依托“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立案庭指派专人负责纠纷登记、流转和处理,搭建纠纷“分诊台”。

攻“难点”,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创新指导方式,通过指导调解实质提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水平,助力培育高质高效高水平的多元解纷力量。加大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力度,紧盯诉讼高发领域、社会治理热点,对普遍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发出专题调研报告、司法建议书等5份。针对性邀请村干部旁听多发性土地纠纷案件庭审、中小学教师旁听未成年学生在校人身损害纠纷案件庭审20余场,帮助增强法治意识、提升解纷能力。

疏“堵点”,构建梯次解纷体系,完善“分流登记、分流委托”诉调对接流程,实现案件“综治+法院”调解的“点对点”衔接,严禁久调不决、以调压立。以随案送达《判后答疑告知书》等方式扎实开展“判后答疑”,让当事人赢得清楚、输得明白。优化法庭布局,恢复沙溪、南坪2个人民法庭后,在各乡镇成立法官工作室、法官联系点、诉调工作站等15个,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基层司法服务网络。

图片8.png

召开群众会

“三效”共治,突出久久为功

重长效,推动利川市委办公室在恩施州率先出台《利川市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十二条措施》,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汇报。坚持质量导向,制定《民商事案件调解注意事项》,细化调解工作任务,量化调解工作指标,将调解工作纳入派驻综治中心干警的绩效考核范畴。

提质效,探索建立健全鉴定服务工作流程,通过“鉴定前置+综治调解”的模式,减少鉴定时长,进一步压缩办案周期。围绕诉讼事务“一次办好”目标,在诉讼服务立案大厅提供导诉服务,增设“党员示范岗”,引导当事人选择合理、高效的方式化解纠纷。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巡回审判50余场,开展法治夜校、小院说事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5场。

求实效,与相关部门共同搭建道交、金融、知产等专业调解工作室,促使批量化、类型化案件集中分流到综治中心,以“司法智慧+专业知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不断提升诉调对接实质化水平,充分发挥司法确认程序保障调解成果的作用,推动司法确认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调解成功后司法确认131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200余万元。2025年上半年,利川市法院调解率53.05%,居恩施州基层法院第一。

图片9.png

接待来访群众

 “三力”齐发,强化多元共治

“动力”,全力推进法院系统数据专网和设备配备工作,形成“硬件支撑运行+软件赋能业务”的一体化保障体系,为干警在综治中心开展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做实“数智强院”,以“互联网+诉讼”方式推进线下诉讼服务向网上延伸,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电子送达平台等诉服平台为依托,网上立案、网上交费退费、在线送达、远程庭审等成为工作常态。2025年上半年,线上成功立案1209件、线上鉴定20余件、远程庭审1500余场、发起电子送达5600余人次。继在凉雾乡建成恩施州首个“共享法庭”后,又在工业园区建成第一个专业“商事共享法庭”,依托“一根线、一块屏”,集成普法宣传、在线调解、在线诉讼等多种司法服务,投入运行以来,累计便利当事人350余人次。

“潜力”,主动提供诉前调解中心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积极发掘、吸纳综治中心优质调解资源,不断扩充“法院+综治中心”调解“菜单库”。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村委的沟通交流,增强信息共享、加强协同联动,协作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与妇联、工会、仲裁委等20个部门建立诉前联动化解机制;对接135名调解员、51个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帮助调解人员更加高效化解纠纷,对自治组织、专门调解组织开展培训及业务指导18场次。充分发挥社区尖刀班、驻村工作队能动作用,驻关东社区基层治理尖刀班班长通过自学研发出“关东人”小程序,在其中嵌入“诉源治理”板块,忠路法庭设立“老支书调解工作室”,化解各类纠纷20余起。

“合力”,充分运用人民调解、律师调解、乡贤调解等非诉解纷方式开展调解工作,构建司法、行政、行业调解组织协同配合的大调解格局,各类调解组织诉前分流纠纷150余件。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定期向综治中心通报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共享案件信息、数据统计等资料,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纠纷的类型、特点、趋势,为综治中心精准施策提供司法力量,助力提升综治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滕志军 李潇)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