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2 14:48:01

湖北鹤峰:司法智慧解“加梯”难题 老旧小区架起“民心梯”

字体:

“咱们准备施工了,电梯马上就可以架起来!”电话里,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城八旬老人李大爷的声音难掩喜悦。这场历时半年的“电梯风波”,终于在法理与温情的交织中画上句号——楼上11户高龄业主的“下楼盼”,与一楼两户的“采光忧”,找到了和谐共存的平衡点。

图片6.png

现场会

楼上楼下的“心墙”:民生需求遇难题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里,11户业主平均年龄60岁,最高83岁,“爬楼如闯关”是日常。自筹资金、敲定方案、办完审批,眼看着电梯要动工,一楼两户的反对却让工程按下暂停键。

“电梯挡光不说,施工期间门都没法出,以后出行也绕远路”,一楼住户在法庭上红了眼,手里攥着采光测算图,“我们不是不讲理,但总不能为了别人方便,牺牲自家生活吧。”

法庭上的唇枪舌剑,藏着民生工程的共性难题,加装电梯是改善老年人生活的“暖心工程”,可低层住户的合理诉求也不能被忽视。承办法官深知,一纸判决或许能定分止争,但邻里情谊可能彻底破裂。“走,去现场看看。”他带着书记员登上楼顶,又蹲在一楼窗下测量日照,“群众的难处,得亲眼瞧见才明白”。

多部门“会诊”:协同破局暖民心 

“加装电梯不能只靠法院判,得让职能部门的力量沉下去”,承办法官的想法很快有了回响。法院主动联系了镇政府和住建局,一场特殊的“联席会诊”在小区单元楼前开起。

“我们可以把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专门修一条人行通道,绕开电梯施工区域”,住建局的工作人员拿着图纸现场标注,“一楼周边的杂物堆清理掉,拓宽出行空间,采光也能改善些”,镇政府工作人员则挨家挨户做工作,把政策红利一条条讲清楚。深入楼栋找“症结”,各方协同开“处方”,随着“加梯困局”被纳入老旧改“绿色通道”,这场僵局早已不再只是楼上十一户与楼下两户的纠纷。

借助“法院+综治”模式,承办法官又将调解室“搬”到了社区综治中心,联动住建局专业人员、社区人员、镇政府干部组成专班,形成“法律评估+政策优化+邻里调和”的全链条解纷模式。在法院的引导下,“单打独斗”转为“协同作战”,个案困境也正悄然转化为系统施治的契机。

破冰时刻:情理交融拆 “心防”

三轮调解,电梯位置与尺寸成了最后“卡点”。调解室里,李大爷一声叹息戳中人心:“邻居老张去年冬天摔在楼梯上,没等到电梯就走了…… 安全范围内咋改都行,让我少爬两阶就好。”

法官抓住情感支点,“背对背”恳谈:“陈姐,采光补偿、出行优化都在落实,楼上老人们的难,也是实实在在的啊。”

冰冷的防线终被温度融化。“看着李伯,想想那些等不及的老人……”一楼住户点头同意,11户业主随即承诺经济补偿。从利益碰撞到“看见”与“包容”,心墙拆了,梯位定了。

民心工程:司法动能架起“幸福梯”

这场“加梯困局”的破解,藏着司法智慧的“穿针引线”。法院不再只当裁判,更成了治理资源的“调度中枢”、邻里关系的“解扣人”,推动部门服务前移,让规则有硬度、人情有温度。

老旧小区改造的深水区里,这样的精细协同正让更多 “悬空老人”脚踏实地。那部即将升起的电梯,不仅是上下楼的工具,更是民心相通的见证——在法理与温情的交织中,幸福正一步步“升”起来。方丽丽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