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心理工作室正式成立,标志着该院在“司法为民”道路上迈出了更具人文关怀的一步。工作室以“心理疏导+矛盾化解+权益保护”为核心,为涉诉群众尤其是未成年被告人、家暴受害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心理工作室成立首日,就接待了两起“求助”咨询,让我们共同见证司法温情如何点亮困境中的希望之光。
案例:迷途少年的“心灵重启”,法润心田护花开
“法官阿姨,我之前因为不懂法,跟着社会上结交的‘哥们’去超市里偷东西,我知道错了,我现在回归到社会,我不知道我能干啥?我也怕被别人歧视,我对未来很迷茫,我该怎么办?”一起因盗窃罪被判处缓刑的未成年被告人来到心理工作室,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另外一起因抢劫罪被判处缓刑的未成年被告人也在心理工作室门口张望,他也有自己的疑惑,期待着法官阿姨的解答。
承办法官立即启动心理工作室介入机制,工作室核心团队成员李佳法官与干警王红娟组成干预小组,对两名少年依次进行心理疗愈。她们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先倾听,并用温和的语气劝道:“没关系,你能来这里,愿意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们,这本身就是非常勇敢的一步。”小马慢慢放松下来,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父母离异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你觉得‘别人’会怎么看你?你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李佳法官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方式,引导小马思考。“我怕别人觉得我是个坏人,怕我以后找不到工作,怕别人看不起我……”小马开始慢慢表达。“犯错了改就行,你还小,未来还长着呢。”“你不是‘坏人’,你只是犯了错,但你有改变的机会。你还可以学新技能,做新事情,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会好好学习的,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马慢慢抬起头,眼神中有了些许光亮。听到小马的话,他的爷爷感动得流出了泪水……
专业守护:构建“全链条心理援助体系”,法润心田护花开
作为三门峡市首个法院系统心理工作室,灵宝法院心理工作室依托“专职+兼职”团队与科学干预机制,为涉诉群众提供精准化心理服务:空间保障:选址立案庭区域,设置心理工作室,营造安全私密的疗愈环境;团队支撑:由3名持证法官心理咨询师牵头,联合社会组织组建“法学+心理学”专家库,涵盖婚姻家庭咨询、创伤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分级干预: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干预方案,如对家暴受害人增加《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对未成年人采用“玩具询问法”降低心理伤害,确保干预科学有效。
“心理干预不是‘情感安慰’,而是用专业技术帮助当事人走出心理困境,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所有干预记录均加密存档,确保隐私以及干预成效。
司法温度:让“法理”与“人情”同频共振,法润心田护花开
心理工作室的成立是灵宝法院深化司法改革的生动实践。“法槌守护公平正义,心灵呵护万家安宁”,这里不仅是心理疏导的场所,更是司法人文关怀的延伸——对当事人:通过心理干预化解“心结”,帮助其理性参与诉讼,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激化;对涉诉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测评、情绪疏导及家庭教育指导,保护其身心健康;对干警:提供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职业倦怠干预服务;对社会:将未成年人保护、家暴防治等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延伸。
“司法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温暖的守护。”灵宝法院将持续完善“评估—干预—回访”全链条机制,让每一位走进法院的群众感受到:法律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司法不仅能定纷止争,更能治愈心灵。(案例经当事人同意后发布,姓名已做匿名处理)(焦育莹 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