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15 15:19:50

湖北恩施市:民警邓汪洋 从处突“利刃”到交通治理“巧匠”

字体:

他曾在被砸毁的防盗门前,第一个侧身探入生死未卜的险境;也曾驾驶250公斤快骑重机,5分30秒劈开车流,为炸断手指的男孩抢通生命通道;如今,他聚焦校园周边“肠梗阻”,以“绣花功夫”织密学生安全出行网。

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邓汪洋,用13载警营生涯的3次身份转身,诠释着人民警察赤诚如初的担当。

特警:铁血柔情铸盾

 图片1.png

治安巡逻

2012年,恩施市公安局组建反恐特警大队,刚刚参警的邓汪洋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一名特警新兵。

面对这个随时可能直面危险的职业,他记不清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被咬伤至深可见骨,与挥舞菜刀的嫌犯对峙,和背负命案的逃犯肉搏。惊险警情如家常便饭,他却从容依旧,“既然选择了警察,就选择了这份担当。”

一次处警任务,邓汪洋带队处置一名醉酒男子。对方用铁锤砸坏前妻家防盗铁门后躲入屋内,邻居们人心惶惶,屋内情况不明。被砸坏的铁门仅容一人侧身挤入,门后是否藏有伏击?无人能料。

“我第一个进!”面对生死未卜的情况,邓汪洋斩钉截铁。他屏息凝神,毅然侧身探入铁门内,随时准备应对危险。所幸,该男子已在沙发上睡着,并未在门后设伏。随后,邓汪洋和队友们立刻控制现场,并将该名男子带离。

事后,他轻舒一口气:“特警的生死,就在一瞬间。”

作为一名特警,邓汪洋既有不惧生死的勇敢前行,也有柔性执法的人性温度。

2018年12月5日,涉嫌在外地多次抢劫的网上逃犯孙某潜逃回恩施市,邓汪洋带队参与抓捕,在走访中进一步锁定孙某藏匿的出租屋。

就在准备对孙某实施抓捕时,发现其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与他同住在一起,为避免给小孩带来心理阴影,邓汪洋果断决定暂缓抓捕,在孙某出租屋周边严密布控等待时机。

第二天,孙某送孩子上学后返回出租屋,抓捕民警再次准备实施抓捕,突然有多名群众经过楼下,考虑到孙某系暴力犯罪嫌疑人,为避免伤及无辜,邓汪洋再次决定暂缓抓捕。直到孙某进屋后,邓汪洋这才带队冲进出租屋,将还未反应过来的孙某迅速控制。

自掏腰包安顿在寒风无处歇身的纠纷当事人母子;当起临时“奶爸”,为涉毒嫌疑人2岁大的幼儿喂饭、换衣……7年特警生涯,一次又一次处警,邓汪洋不仅用铁血铸就忠诚,更用温情融化坚冰。

快骑:争分夺秒护航

 图片2 (1).png

设卡检查

2019年5月,恩施市公安局筹建全州首支交警“快骑”中队,邓汪洋被任命为中队长。

“6月6日必须正式上岗!”这是硬任务,刚从特警到交警的他认领了这项任务。

“驾驶能力跟不上?那就练到极致!”没有建队经验,他夜以继日查资料、向州外同行取经。时值6月初夏,气温飙升至30多度,邓汪洋带领12名队员,身着密不透风的骑行服,在滚烫的水泥场操练250公斤重机车。

八字绕弯、紧急制动、高速避险——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磨破的膝盖涂上碘伏,汗水浸透衣背,换来的是硬核战斗力。仅一个月,这支队伍在高考前夕惊艳亮相,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队员们回忆:“邓队长常说,快骑的‘快’不是速度,是责任。”

这份责任化为一次次疾驰援救。2019年6月19日下班高峰期,出差至恩施市的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程师冯升突发心脏病,乘车前往医院,却被困在拥堵车流中。同行人员立即拨打110求助。

正在冯升滞留路段巡逻的邓汪洋接到指令后,立即与运送工程师的车辆会和,选择最佳路线引导车辆前往州中心医院,实时通知沿途执勤警力开辟“绿色通道”,为冯升赢得救治时间。次日,邓汪洋再次来到医院了解冯升的病情和救治后的康复情况。

“于陌生的城市里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性温暖。”出院后,冯升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手写“感谢信”交到邓汪洋手中。

2023年1月29日晚,更惊险的求助传来:一男孩玩鞭炮炸断手指,车辆正从咸丰飞驰至恩施,必须立刻手术。

时间就是生命,邓汪洋率队在恩施北高速口接应,警灯闪烁、警笛鸣响,他用喊话器催促车辆避让,5分30秒闪电护送抵达医院,亲手抱男孩进急诊室。由于送医及时,男孩的手指得到妥善救治。

在邓汪洋的带领下,“恩施快骑”早已成为城市名片,2022年获“恩施市五四青年奖章”。

训练场上的摔打,练就了他“铁骑穿针”的精准;救援路上的奔驰,映照了他“心中有民”的热忱。从特警到快骑,他始终如一:以身躯为盾,以车轮为翼。

治堵:绣花功夫织网

2023年,邓汪洋晋升为恩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分管城区交通。身份变了,初心未改——他将目光投向民生痛点,从校园交通治理破局,展现一名“管理者”的战略格局与绣花功夫。

 图片5.png

指挥交通

“守护学生安全,就是守护未来。”该大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恩施市校园周边拥堵已成顽疾。2023年9月,邓汪洋牵头构建“文明交通”警、校、家协同机制,在9所学校试点。

1年多来,他40余次组织学校、城管、交通智囊团实地踏勘,制定9套“一校一策”方案,优化18处交通组织,设定71个劝导点位,开展21场入校宣讲。通过该机制,2100名家长及教师参与志愿劝导,校园周边道路通行率得到明显提升。

“恩施市舞阳中学自实行夜间托管以来,每晚2000余台接送车辆导致周边主干道每晚7点半至9点半道路全线拥堵。”邓汪洋介绍。

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深入调研后,邓汪洋牵头构建公安、学校、家庭、公交“四方共建”机制。他率队历时3个月,对学校周边车流量、人流量进行全时段监测,建立交通流量数据,为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在校园周边推动增设交通标志11处,改扩建道路转弯半径1处,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2套,重新规划停车位300余个,有效改善道路通行效率。同时,积极协调公交公司到校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将车辆驶入校园内等候学生上车,结合学生回家路线,开通定制线路8条,科学设置停靠站点125个,实现学生出行“点对点”保障。

创新背后是精妙管理。邓汪洋推出“四定模式”——定车(固定18台公交、每车固定驾驶员)、定位(固定校内停车位)、定员(学生乘坐固定车辆、固定路线,班干部担任固定车长和小组长)、定卡(每名学生定制公交卡,家长随时手机查看乘车动态),真正实现“护学专线”全闭环管理。学生出教室即上专车,家长从提前40分钟找车位变为家门口接人,学校放学时间缩短至20分钟,舞阳大道夜间高峰时段通行效率飙升至199.48%。如今,专线已扩展至5校20条线200个站点。预计秋季开学后,将陆续开通小渡船中学、恩施市第一中两所学校“护学专线”。

邓汪洋的民生谋局,用智慧与温情编织了一张校园交通出行“安全网”。

从直面刀锋的特警勇士,到争分夺秒的快骑护航者,再到交通治理的探路人,身份在变,战场在变,邓汪洋赤诚本色始终如一。(何雨洋 李剑飞)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