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山河人民法庭运用“无书记员庭审模式”,高效调解一起标的额达500余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庭审现场
这起纠纷源于某建设单位与施工方在工程款项支付上的分歧。该案涉案标的额大,且在工程结算标准、款项支付期限等关键问题上各执一词,权利义务关系错综复杂,双方多次沟通无果,遂向双阳法院提起诉讼。承办法官考虑到案件标的额大、涉企利益重,且双方均有化解矛盾的意愿,为破解“诉讼周期漫长、企业成本高昂”的双重困境,决定用“无书记员庭审+调解”模式,专注于解决核心分歧。
庭审过程中,依托录音录像全程留痕的技术保障,法官、原被告双方得以全身心投入案件调解,快速固定了双方无争议的事实,锁定工程款项支付方式、期限等争议焦点进行了多轮“背对背”的深入沟通和“面对面”的坦诚协商,法官紧紧抓住企业“降本增效”“信誉无价”的核心要素,提出了分期支付、签发承兑汇票等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最终,双方当庭达成一致意见,全程录音录像即时生成电子档案,双方当事人通过电子签章确认,实现了“一次庭审、当场化解、即时生效”。
“以前觉得大额纠纷只能‘对簿公堂’,没想到法院用新技术把调解做得这么高效透明。”当事人感慨道。
此次“无书记员庭审+调解”模式在大额涉企案件中的应用,既破解了传统审理模式下的效率瓶颈,又为涉企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提供了创新样本。未来,双阳法院将持续深化无书记员庭审模式的适用场景,聚焦涉企、涉农等重点领域纠纷,以更智能、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法治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