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14 09:39:38

聚焦生态“颜值” 浙江高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

字体:

8月11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安吉,召开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2024年度浙江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报告》及2024年度浙江省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并重点解读其中三起典型案例。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近年来,浙江法院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2024年共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5353件,2025年上半年共审结8002件。2024年,共有5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类典型案例,18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数量居全国前列。

发布会上,来自淳安法院的余秀玲法官道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全省唯一特别生态功能区的深刻意义。来自宁波海曙法院的郑璐燕法官重现了分时段两次现场勘查厘清光污染纠纷案件事实的办案过程。来自安吉法院的毛莹怡法官讲述了以一纸调解协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省法院坚持系统治理,构建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和充分修复的现代环境治理司法保障体系。依法严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针对重点对象的环境资源犯罪,2024年共判处罪犯795人,判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修复费用1.7亿余元。安吉法院首创“森林法官”机制,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网格化司法服务。

为推进生态修复,全省法院积极推广碳汇代偿、增殖放流等责任承担方式,推动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人文遗产地等设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7个,补植复绿6942.8亩。湖州法院迭代升级“法护生态”集成应用,进一步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线上发出司法令状160余份,认购碳汇115万元。宁波海事法院推动宁波产权交易中心设立首个海洋生态产品账户,并审结全省首例适用认购“蓝碳”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被告将生态功能价值补偿金存入该海洋生态产品账户,完成全省首例“司法+蓝碳交易”的闭环运行。

全省法院坚持专业化方向,不断完善审判体系与审判机制,全省11家中院实现环境资源审判部门全覆盖,94家基层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法庭或专门审判团队,切实以相对集中管辖提升生态环境资源系统保护的能力水平。杭州、嘉兴等地法院从涉及水、气、土、噪声、辐射等专业领域技术人员中选聘兼职技术调查官,入库专家342人,为查明相关技术事实提供必要技术协助,提高生态环境审判专业化水平。

为推动构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大格局,浙江高院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安吉法院举办“三省八城天目山走廊环境司法协作机制研讨”活动,汇合天目山脉所跨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八地法院之力,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线索移送、协助调查等协同保护机制。(高媛萱)

【责任编辑 -龚山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