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收到原告湖北省黄石市某传媒公司的网上立案起诉材料,诉称与被告安庆市某商贸公司签订了一份活动协议,原告依约完成了商场周年庆活动的策划、培训等项目,而被告迟迟未支付活动费用余款25000元,要求被告履行付款义务,并支付逾期付款利息。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为公司,且被告地处法院管辖区域,经征得当事人同意,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案件委托给迎江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同时指派法官跟案指导。
调解员张亚云接收案件后,通过电话向当事人表明身份,了解纠纷的起因。
鉴于原告在外地,调解员打破地域壁垒,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线上“云端”调解,免去当事人路途周折。
调解过程中,原告坚持要求被告尽快给付余款,而被告称原告提供的服务有瑕疵。为了打破僵局,调解员列举示范案例阐明先行调解的优势,并从双方曾经的合作关系入手,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立足长远共同寻求解纷途径。经过调解员耐心细致的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原告在余款金额上作了让步,被告表示愿意分期付款。
基于当事人共同意思表示,调解员拟制了调解协议,法官从法律层面对协议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当事人在线确认了调解协议。协议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缓减被告的还款压力。第一期还款期限届满,原告未收到还款。调解员悉心向被告释明不履行协议的法律后果,促使被告履行了第一期还款义务。
该起纠纷的调解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10天时间,实现了柔性司法定分止争。原告切实感受到先行调解工作的高效便捷,特意寄来锦旗表示感谢。
近两年来,迎江法院依托“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向迎江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派、委托调解案件200余件,发挥商会在协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法院+商会”的解纷模式深度融合了司法的专业性与商会的行业性,推动涉企纠纷高质量化解,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夏菲 王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