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个吉日就拆!这话我们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的村民们握着调解协议书的手微微发颤。珠江煤矿与村民们僵持了三年的土地征拆纠纷,在综治中心的联动调解下,以五个小时的恳谈换来了圆满结局。而在调解室窗外,矿区合议庭法官正与镇政府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条款——这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的日常一瞥。在这座“矛盾终点站”里,法治的温度正融解着黄河岸畔最坚硬的“纠纷坚冰”。
面对能源转型期的治理大考,准格尔旗这座北疆小城以“一站式”解纷平台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变革,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新篇。
破壁垒:从“多头跑”到“集中办”
走进综治中心大厅,群众再也不用为办一件事在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间奔波折返——过去那些因“部门隔断”而生的奔波与繁琐,如今都转化为“集中办”的顺畅。目前,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司法、人社、自然资源局、矿区事业发展中心、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住房保障中心、妇联、工商联等12个核心部门常驻综治中心,80余名专业骨干协同配合,法官、仲裁员、调解员、律师等力量打破壁垒协同发力,9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精准覆盖土地、劳资、医患等民生领域的纠纷化解,构建起协同运转的法治生态圈。这种“多部门集中入驻、联动办公”的模式,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现在,群众只需进一扇门就能办结所有事,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更感受到了办事的便捷与高效。
“原本以为要折腾好久,没想到在综治中心这么快就解决了!补偿款到账的时候,我感觉像在做梦!”刚拿到20万元补偿款的张某欣喜地说。他因企业未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单方调岗停薪而申请仲裁,中心受理后,迅速梳理争议焦点并组织调解,很快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补偿款顺利到账。这正是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鲜活注脚:当群众遇到矛盾纠纷,不用再在多个部门间辗转奔波,只需来综治中心,就能把纠纷解决在这一方协同空间里,让“多头跑”的焦虑转化为“集中办”的踏实。
强筋骨:专业赋能+智慧治理
在线下调解的同时,数字治理的神经末梢正向基层延伸。当村民们遇到矛盾纠纷,又因时间、距离等原因无法到旗综治中心调解时,通过“综治视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即可发起线上调解。“视频一接通,就可以和专业调解员沟通对话了,人不用到跟前,事儿就解决了。”一位村民展示着调解协议笑道。目前,“综治视联网”已覆盖全旗14个苏木乡镇街道和202个嘎查村(社区),实现了100%覆盖,让偏远村镇的群众也能享受“足不出户的服务”。
“解纷质效提升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专业团队精兵坐镇:综治中心拥有专业的调解团队,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领衔攻坚,自治区金牌和银牌调解员全力相助,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事心双解。二是数字治理神经延伸:‘暖城e治’平台构建全流程监管闭环,网格员化身‘移动终端’,为偏远村镇的村民提供调解、咨询等各类服务,村民们纷纷表示‘像带着法律顾问过日子’。”旗综治中心主任吴喜平说。
攻难关:联动破坚冰
面对错综复杂的“硬骨头”,综治中心的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优势尽显。在收到农民工孔某被拖欠工资,多次协商无果的求助后,中心迅速启动流转程序,派单至旗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负责,法援中心、劳动仲裁协助配合。调解人员精准切入,援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清晰阐明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促使包工头张某认清义务,当场付清了剩余工资。孔某激动地说:“以前维权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这里跑一趟就解决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懂法的人”帮忙,省时省心,成为众多受益者的共同心声。这种高效同样惠及陈年旧账的化解。田某子女手握一张拖欠了12年的借条,曾为追讨父辈借给刘某的款项辗转无门。在到综治中心求助后,中心迅速启动“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政协委员与法院工作人员并肩协作,梳理凭证、厘清焦点、释明法理,最终促成刘某以分期付款方式履行义务,为这场跨越十余年的纠纷画上了句号。
“单打独斗解决不了系统性问题。”综治中心办公室主任霍佳说,“面对一系列复杂的案件,只有多部门联动形成法治生态圈,才能把‘解一时之困’变成‘治根本之策’,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黄河岸畔,综治中心灯火长明。这里每日见证的,是魏家峁村民拿到拆迁协议后的释然,是张某劳资纠纷高效化解后的满意,是孔某紧握工资款时的笑容,是田某子女讨回12年旧债后的宽慰……无数鲜活的法治瞬间,汇聚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北疆的生动实践。这座矗立在北疆小城的“解纷枢纽”,正以“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的承诺,铺就一条通往基层善治的温暖通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