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瀍河分局瀍西派出所下窑警务室的反诈预警系统突然弹出一条预警——辖区居民李女士的手机号正与涉诈平台产生异常关联,且存在被电诈的高危风险。民警张艳丽与其电话联系却始终无人接听,意识到情况紧急,民警张艳丽马上往李女士家赶去,一场与诈骗分子的“时间赛跑”在社区悄然展开。
找上门的“意外来宾”
当下窑警务室民辅警敲开李女士家门时,她正坐在客厅里刷短视频,对于民警的到来,李女士深感意外。“您是不是下载过一个叫XXX的APP?”民警的第一句话,让李女士愣了神。原来,几天前她在一个庞杂的微信群里看到“朋友”推荐,随手下载了那款看似普通的APP,因注册时总提示“系统错误”便随手卸载了。“卸了就没事了吧?”李女士的疑问,恰恰戳中了许多人的认知盲区。
民警接过手机仔细检查,软件确实已经卸载,但多年反诈经验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有些涉诈APP会像‘隐形病毒’,卸载后仍可能留下后门程序。”
手机里的“安全手术”
为了彻底消除隐患,民警将李女士的手机恢复了出厂设置。这个在李女士看来“有点麻烦”的操作,实则是阻断诈骗分子远程操控的关键一步——不少受害人正是在“已卸载”的错觉中,银行卡被悄无声息划走资金。
随后,民警手把手教李女士下载国家反诈APP,并点开了“骗局曝光”栏目:“您看,这种‘注册失败诱导重新操作’的套路,其实是在套取您的身份信息和通讯录”。那些曾经宣传过的诈骗手法,在民警的讲解下变得清晰可辨,李女士这才惊觉自己离落入骗局只差一步。
藏在日常里的“防护网”
“原来微信群里藏着这么多陷阱。”李女士看着手机里数个不知如何加入的群聊,终于明白民警为何反复叮嘱“及时退群”。这场没有硝烟的“拦截战”,最终以民警在其家人手机上也安装好反诈APP画上句号。
离开李女士家时,天色已渐暗。民警的手机里,新的预警信息或许正在路上,但正是这一次次与时间的赛跑、与细节的较真,织就了一张覆盖社区每个角落的“隐形防护网”。就像民警张艳丽说的:“最好的反诈,是让老百姓在被骗之前,先遇到我们。”(赵自强 常雷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