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年时间,委派案件1650件,成功调解1635件,无一件矛盾激化。”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一组数据让特邀调解员缪志坚的名字格外亮眼。他以“情理法”为钥解开基层“千千结”,用耐心与智慧守护着基层的和谐安定。
缪志坚(左一)走访了解矛盾纠纷“症结”
农民工的知“薪”人 为千万家庭解“薪愁”
“这是他们的血汗钱,是养家糊口的希望,再难也得解决!”沾益区人民法院调解室里,缪志坚的话语掷地有声。面对每一起欠薪纠纷,他总能通过耐心劝说引导矛盾双方换位思考,在法理与情理间找到平衡点。
雇主老张病逝,工程款未结清,老张的妻子吴女士无力支付5万余元的农民工工资。“丈夫刚走,工人催债,工程尾款未到,我该怎么办?”吴女士崩溃哭诉。农民工老赵等13人亦是心急如焚:“血汗钱等不起啊!”缪志坚接手该案后,迅速梳理法律关系,引导老赵等人将老张继承人列为义务方,同时联合工程负责人共同参与调解。经过两次推心置腹的沟通,老赵等人最终拿到了工资。当一面印有“执法为民,公正司法”字样的锦旗被送到缪志坚的手中时,农民工脸上交织的笑容与泪水,成为缪志坚为其解“薪愁”的生动注脚。
无独有偶,老何等18名农民工向种植葡萄的王某夫妇讨要10万余元报酬,但王某夫妇的葡萄园因遭遇暴雨损失惨重,近百万元投资化为乌有,支付能力堪忧。缪志坚深知:简单判决可能压垮葡萄园,农民工的“薪愁”也难解。为此,他主动联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当面调解,将王某的困难情况如实转达给农民工。“欠薪违法,但灾情属实,双方各有难处。”在缪志坚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分期支付协议。一年后,老何等人的报酬全部结清,葡萄园也重新焕发生机。
连续两年获评沾益区人民法院“优秀特邀调解员”的缪志坚,有一套化解欠薪纠纷的“秘诀”:情为先,倾听苦衷、共情换位,让冰冷的矛盾“升温”;理为基,算清账目、理清责任,杜绝“和稀泥”式调解;法为盾,引入第三方见证、依法确权,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柔性调解”暖心破僵局
今年7月23日,缪志坚通过网络平台成功化解一起跨省手机租赁纠纷。
2月27日,温州某手机租赁平台合作商家向沾益青年小李出租了一部手机,小李按约定支付了前两期租金,后因资金困难停止付款。多次催收无果后,商家通过网络平台向沾益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法院委派缪志坚调解。
调解伊始,双方“火药味”十足。缪志坚通过微信、电话、网络平台等分别与双方沟通,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最终,双方确认手机全款为6396元,达成小李从8月起分12期支付的协议。至此,一场跨省纠纷在“云端”圆满化解。
“在基层工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不同人的诉求、理解不同人的处境和想法,这对于顺利开展调解工作至关重要。”1986年出生的缪志坚,大学时同时攻读侦查学与法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司法所、派出所从事社区矫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掌握了从细微表情中判断对方心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沟通技巧。
2021年成为沾益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后,缪志坚摸索出“背靠背”调解法、换位思考法、“冷却”处理法等多种调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方法。“他只用了10多天,就把我们‘扯不清’的事情解决了。”云南某供应链公司执行董事陈先生感慨道。该公司与另一家企业因解除合同、返还货款等事宜争执近两年,起诉后经缪志坚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每解决一个案件,我都特别有收获。”缪志坚说。
“他以耐心为桨,以智慧为舵,为民生福祉‘摆渡’,为和谐社会‘筑桥’。”沾益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万静评价道,缪志坚以“柔性调解”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