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与该院司法救助委员会协同发力,为一起陷入绝境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肖某成功发放3.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这笔承载着司法温度的救助款,有效缓解了肖某沉重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负担,成为照亮这个困难家庭的一束希望之光。
本次救助源于一起劳务合同纠纷,申请执行人肖某在辛勤付出劳动后,却未能如期获得应得报酬。案件判决生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局干警全力查找被执行人张某某下落及其财产线索。经查,被执行人张某某涉及多起债务纠纷,行踪隐匿,该院执行局通过网络系统全覆盖查询、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确认其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最终只能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陷入法律上的“执行不能”状态。然而,执行局的职责并未止步于程序的终结,在了解到申请执行人肖某面临的困境后,便立即将该情况向该院领导汇报,院领导当即指示,若肖某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务必尽快办理。执行干警迅速将肖某的困境线索及相关证明材料移送至该院司法救助委员会。
该院司法救助委员会了解到肖某情况后,与执行局共同协作,通过深入走访,确认肖某在劳务报酬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况下,又身患疾病需长期治疗,且独自抚养未成年子女,无固定收入,其家庭陷入生活与经济的双重困境,符合司法救助政策规定。两部门加急整理材料、撰写救助报告,在救助金获批后,以最快速度将3.5万元司法救助金送到肖某手中,解其燃眉之急。
此次救助是西秀区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完善内部协作机制的缩影,让这位讨薪无果、病困交加的劳动者深切感受到,即使债权暂时无法实现,法律也未曾遗忘他的困难,司法机关始终是他身后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西秀区人民法院将固化执行局与院内司法救助委员会的司法救助机制,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当事人在“执行不能”的案件中发现一个、救助一个;拓宽救助信息核验渠道,加强与公安、民政、人社、村居的信息共享,精准识别困难群体,提升救助效率。西秀区人民法院通过执行局的尽责坚守与院内司法救助委员会的温暖接力,生动地诠释了当法律程序因客观原因走到尽头,司法的关怀与温度永不缺席。这束光将持续为困境中的劳动者照亮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