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08 10:31:57

吉林大安检察院联合达成艺术创作工作室赋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字体:

当暑期的阳光洒满校园之外的天地,如何让青少年在自由成长中锚定法治坐标,远离校园欺凌的阴霾?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人民检察院鹤小白大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与达成艺术创作工作室携手,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阵地,开展主题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场跨越“认知—实践—认同”的普法行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青春尊严的捍卫、对成长权利的守护,为培育新时代法治青年筑牢根基。

11.png

检察官现场为青少年讲述年龄轴+案例卡 

从“知法”到“信法”:让法治精神融入成长基因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每一处空间,都承载着“以法育人”的深意。在这里,未检检察官跳出“条文宣讲”的传统模式,以“校园欺凌”为切口,构建起立体的法治认知体系:通过还原真实案例的时间线,让同学们看见“一次嘲笑、一句侮辱、一回推搡”如何从“小事”演变为“违法”;通过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欺凌防治”的制度设计,让大家明白法律不仅是“约束的红线”,更是“保护的屏障”——它明确了受害者的求助渠道,划定了欺凌者的行为边界,更赋予了旁观者“不沉默”的勇气。

从“用法”到“护法”:模拟法庭里的成长蜕变

模拟法庭的法槌落下,敲打的不仅是庭审流程,更是青少年心中对法治的敬畏与认同。此次模拟案件聚焦“校园群体欺凌引发的连锁后果”,从“起绰号”的言语冒犯,到“组团排挤”的社交伤害,再到“肢体冲突”的人身侵犯,完整呈现校园欺凌的升级链条。同学们在角色中沉浸式体验:“检察官”在举证时,深刻体会“法律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证据”的严谨;“被告”在陈述中,逐渐认知“一时冲动的恶,需要用长久的责任来偿还”;“法官”在合议时,更明白了“法律的判决,既要惩戒错误,更要唤醒良知”。

庭审后未检检察官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宽容,不是纵容,而是希望在犯错时及时回头;对校园欺凌的零容忍,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平等与尊重中长大。”学生小林说:“以前觉得‘事不关己’,现在才懂,法治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秩序的守护者,对欺凌的沉默,就是对正义的缺席。”这种从“学会维权”到“主动护法”的意识升华,正是普法实践的深层价值。

这个夏天,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里的每一次讨论、每一场模拟、每一份感悟,都在书写一个信念:青春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土壤,更需要法治的阳光。

下一步,大安市人民检察院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为法治成长的主阵地,以更负责任的检察担当,做好未成年人的法治引路人、在法治的阳光下,用心守护未来,用爱呵护花开。

【责任编辑 -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