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人民法院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加大执行力度,执行款到位率持续提升,切实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但基层社会的司法实践则也再一次证明了,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执行款到位的工作,仅仅依靠人民法院单打独斗,其效果难以令申请人满意,此项工作需要申请人的大力支持、理解与配合,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可能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申请人也才能更有力地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这笔钱能这么快拿到,真的要感谢法官……”“我们只是搭了座桥,是你们双方互相体谅的结果。”近日,在西峡县人民法院调解室里,申请人李某甲摩挲着刚到手的执行款,激动的与执行法官交流着。
2023年秋的交通事故后,经法院判决李某乙需赔偿10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时,承办人发现:被执行人李某乙既是技术工人又是小包工头,完全具备履行能力,在向其明确告知拒绝执行判决、裁定为其本人与家人所带来的风险和后果,李某乙表达了愿意履行执行款意向,并与李某甲签具和解协议。然而就在和解协议签具后不久,李某乙却又开始反悔“履约”以“家庭负担重”推诿。
为了了解李某乙近期真实家庭情况,承办人三次登门调查,虽都“恰好”遇上李某乙外出,但通过与李某乙妻子的交谈发现李某乙母亲最近住院治疗,资金确有些紧张。“我们暂时不会采取强制措施,给你留一些筹措资金的时间!"承办人一边对被执行人的近况表示理解,一边还是向其释明了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
申请人李某甲的配合同样令人动容。在前期执行工作中,不仅积极主动地与承办人沟通,还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家庭住址、工作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尽一切所能帮助承办人快速有效地联系李某乙。在听说了被执行人母亲住院的近况后,他不仅表示可以理解,还表示如李某乙及时履行,自己可以放弃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等相关费用,仅主张其医药费和手术费。
最终经过承办人和申请人双方不懈努力,被执行人妻子来到西峡县人民法院主动申请与李某甲协商,并当场向李某甲交付执行款,该案圆满执结。(吕纪春 李冬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