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深耕平安建设沃土,在基层综合治理中巧借 “银发力量”,激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组成的 “五老” 队伍余热。一批“雨林银发力量+”志愿法律服务者扎根一线,用经验与热忱织密基层治理网格,成为化解矛盾、守护稳定的中坚力量。
“老所长”的双重保险:用乡音解心结,以法理定纷争
周顺明,是西双版纳州“雨林银发力量+”志愿法律服务队成员。退休前,他是景洪市司法局景讷司法所所长,曾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云南省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退休后,他化身景洪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核心成员,2023年11月起受聘为景洪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嘎栋街道办事处分中心“五老”专职人民调解员。在嘎栋街道,周顺明与嘎栋司法所形成独特的“双重保险” 模式。他带着街坊邻里信服的“老面子”,用熟稔的乡音拉近距离,在家长里短中摸清矛盾根源;司法所则手持依法依规的“硬尺子”,划清法律边界、提供专业指引。“退休后能发挥职业优势,帮群众解难题,是政治责任,更是银发荣光。” 这句承诺,化作他案头堆积的调解卷宗。
自2023年11月以来,周顺明承办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1213件,为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5756.67万元。仅 2025年上半年,就调解183件,办结145件,签订书面协议47件,挽回损失1827.8万元。在一企业债务纠纷中,他与嘎栋司法所默契配合,打出“情理法”组合拳,多轮分头疏导、面对面劝解,让“五老”的“情”与司法所的“法”形成合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为企业挽回损失超4000万元,一面企业送来的锦旗映照着“化解纠纷于萌芽”的实效。
“政法老兵”的调解密码:在案卷间守初心,于细微处见担当
朱秀芬,另一位“雨林银发力量+”志愿法律服务队的骨干。退休前深耕政法领域多年,2014至2018年担任西双版纳州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2023年11月起任景洪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分中心“五老”专职人民调解员。
在基层调解一线,朱秀芬从未“孤军奋战”。允景洪司法所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五老”扎根基层摸透实情,司法所提供专业支撑筑牢底气,这样的紧密配合,让调解工作既有贴着民心的“烟火气”,更有法理交融的“硬实力”。面对“案多人少”的挑战,朱秀芬与团队“边学边做”,摸索出贴合实际的调解路径。她以“高标准、高质量”为标尺,将责任心注入每一起调解案件。自2023年11月以来,接待来访来电群众1100人次,承办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754件,成功化解 382件,涉案金额达419万元。从邻里口角到民生难题,她用耐心倾听诉求,用专业拆解症结,让调解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退伍军人”的法治铠甲:以军人本色守底线,用法律智慧破僵局
罗正贵,17年军旅生涯,2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铸就了罗正贵的刚毅底色。2000年转业至景洪市地方税务局,2013年退休后仍为税务工作提供志愿服务,2023年11月起,他成为景洪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曼弄枫街道办事处分中心“五老”专职人民调解员。
调解中,他带着“讲道理、守规矩”的军人作风,帮当事人捋清是非;面对复杂纠纷,曼弄枫司法所的“法治铠甲”为他护航。条文解读、专业建议,让“情理”与“法理”同频共振。为精进业务,他撰写17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心得;为群众维权,他追回无数笔辛苦劳务费。截至2025年6月,他带领团队接待来电来访群众1232人次,承办和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案件1564件,调解成功342件,调解成功涉案金额339.38万元,用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
“五老”专职人民调解员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信念,研习法律法规,不断精进调解技巧,用“情理交融”破解僵局。“司法所引领方向、‘五老’扎根一线”的协作模式,既彰显法治温度,又体现专业深度,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现实。
今后,景洪市将持续释放“五老”人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让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发光,为平安景洪筑牢根基。(朱秀芬 李先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