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九女仙湖景区,水域浩渺,风光旖旎,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沉醉在这幅浑然天成的生态画卷中。作为景区内最具特色的核心水域,九女仙湖的安全不仅直接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更与水域生态的平衡稳定息息相关。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派出所主动扛起守护重任,以多项扎实举措筑牢安全屏障,既保障游客能尽享安全有序的游览时光,又持续深化禁捕行动,精心呵护着这片水域的生态肌理。
以巡促防,织密立体安全 “防护网”
盛夏时节,九女仙湖景区成为市民游客消暑纳凉的热门之选,人流激增的同时,野外游泳、河道戏水等危险行为也随之攀升。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派出所迅速启动溺水救助应急预案,联合多方力量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巡逻体系。
巡逻工作采用 “错峰布防、全域覆盖” 的策略,通过 “警力主导、多岗协同” 的模式高效运转。每日设置三个基础巡逻班次,民警统筹指挥并负责应急处置,辅警协助开展巡逻提醒,景区安保人员凭借地形熟的优势引导路线,网格员则依托对辖区居民的了解,及时劝阻危险涉水行为。巡逻时段从清晨 9 点延续至夜间 9 点,精准覆盖游客集中活动期;针对野泳及非法活动高发的凌晨 5 点至 7 点、夜间 10 点至次日凌晨 1 点,还增设特别巡逻班次。凌晨时分,民警会重点排查湖边隐蔽角落,严防有人趁夜色冒险下水。
一次无人机巡航中,巡防人员发现两名少年在湖边偏僻处准备下水,操作人员立即通过设备喊话:“此处水深危险,禁止游泳,请立即离开!” 景区巡查人员同步将位置信息传至巡逻民警,民警火速赶到现场,结合溺水案例向少年们细致讲解野泳风险。少年们深刻认识到错误,在民警护送下安全离开湖边。
以查促防,筑牢精准安全 “防护堤”
“救生衣和救援绳必须定期检修,确保紧急时刻能正常使用。” 民警张超凡在安全检查时再三叮嘱。
北留派出所积极践行 “主动警务、预防警务” 理念,聚焦高危时段与重点水域,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区域,开展定期且详尽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水域周边防护设施的稳固性,以及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救援设备的配备情况与完好度;对缺失、老化、损坏的设施详细登记,迅速协调相关部门更换,确保救援设备在紧急时刻能 “拿得出、用得上”。
针对山边、水边及涉水游乐园等群众易聚集的 “两边一园” 区域,派出所依据各区域特性科学分类,制定差异化安全防范制度。根据《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在湖边危险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并在重点地段安装高清监控,实现 24 小时实时监测,既保障公共安全,又兼顾个人隐私保护。一旦发现有人靠近危险区域,监控室值班人员可立即通过广播劝阻,并通知附近巡逻民警前往处置。此外,派出所为安全护栏制定专项巡检方案,每周安排专业人员检查结构稳固性及焊接点等关键部位。一次排查中,民警敏锐发现湖边一处护栏焊接点松动的细微隐患,立即通知景区管理方。管理方迅速调配专业维修团队,采用先进焊接工艺加固,并对周边区域全面排查,当日即彻底消除隐患。
联动协作,凝聚执法 “向心力”
在九女仙湖禁捕工作中,派出所与渔政、环保等部门紧密联动,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执法机制。联合执法行动中,各部门分工明确:派出所民警凭借执法经验和应急能力,负责检查、控制可疑人员及船只;渔政部门发挥专业优势,鉴别非法渔具、评估渔业资源受损情况;环保部门则监测水质,排查污水排放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一次联合执法中,巡逻艇上的民警发现禁捕区域内一艘自制小船长时间停留且行为异常,迅速靠近后,当场查获船上人员携带的多张禁用密眼渔网。面对当事人 “不知禁渔期” 的辩解,民警结合政策法规耐心教育,最终依法扣押渔具并劝离相关人员,既维护了执法权威,又起到了普法警示作用。
普法宣传,构筑全民 “防护墙”
为深化群众对禁渔政策的理解、提升生态保护意识,派出所民警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午后的水域沿线村庄,总能看到民警们的身影,他们用通俗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向渔民讲解非法捕捞的危害及禁渔政策的长远意义。
民警们还联合渔政部门打造水域安全主题短视频,在景区显示屏循环播放,真实的庭审画面让 “电鱼违法”“炸鱼入刑” 等法律常识深入人心。此外,到辖区开展防溺水及生态保护主题讲座,通过互动游戏、案例分享等形式,向村民传授防溺水知识,培育生态保护意识,带动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水域守护。日复一日的普法如同春雨润物,让生态保护理念深植群众心中,凝聚起 “执法护生态、生态惠民生” 的共识。
北留派出所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九女仙湖景区水域安全筑起坚实防线,既保障了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助力了水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派出所将继续坚守岗位,优化机制、提升效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守护辖区营商环境与水域安全,续写安全稳定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