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近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潘津镇综治中心成功调解一起因意外受伤引发的赔偿纠纷,以快速响应、依法调解、温情沟通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基层治理平台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效能与担当。
事件源于7月19日的一场意外:伊宁市市民肖某在尔某经营的汽车修理部修车时,不慎坠入修理部的地坑,导致左腿脚腕骨折。伤痛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煎熬,更因后续医疗费用引发了双方的分歧,肖某提出由修理部老板尔某承担50%的医疗费用,共计9000元,而双方多次协商未能达成一致,矛盾逐渐升级。
伊宁市潘津镇综治中心接到情况反映后,迅速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第一时间组织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介入。在调解现场,工作人员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一方面耐心倾听肖某的诉求,仔细查看医院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清单,详细了解受伤后的治疗经过、误工情况及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用暖心话语传递人文关怀,缓解其激动情绪;另一方面与尔某促膝长谈,结合民法典中“经营场所经营者、管理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逐条分析修理部在地坑防护、安全提示等方面存在的管理疏漏,引导其正视自身责任。
调解员以事实为依据,以情理为纽带,通过“摆事实、讲法律、算明细”的方式,让双方在清晰认知责任与权益的基础上换位思考。经过多轮坦诚沟通,原本各执一词的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尔某自愿承担50%的责任,当场通过银行转账支付9000元医疗费用;肖某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
“不用跑法院,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解决了,综治中心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说理地’‘暖心窝’!”肖某说。此次调解,不仅是潘津镇综治中心发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矛盾化解功能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基层组织将“群众事”当“心头事”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伊宁市潘津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建强综治中心阵地、配强专业调解队伍、完善联动化解机制,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法治乡村筑牢了坚实根基,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提力瓦尔地·司提瓦力迪 张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