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林密、谷深人稀,在鄂西南平均海拔1600米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综治中心团队常年奔波在沟坎田埂间,用脚步丈量民情践行“枫桥经验”,守护近3万群众的安宁幸福。
变被动“等诉求”为主动“找问题”
“综治中心不是中转站,而是前哨站。”
中心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让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线下推行“每月全覆盖走访”机制,在灶台边倾听心事,在田埂上体察实情。发动全乡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一村一警、网格员、群防群治等力量,全面走访排查矛盾纠纷、收集民意诉求。
到群众家中开展排查走访
线上自主开发“书记听我说”微信小程序,破除山高路远的阻隔,实现群众“点单”,诉求一键直达,后台信息即时流转。为确保天天不断线、事事有回音,龙坪乡建立“统一受理、书记签批、分类处置、限时办理、及时反馈”工作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受理群众诉求788个,已办结774件,办结率达98%,相关做法获评第六届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化多部门“难协调”为一中心“聚合力”
年逾七旬的徐某因儿子去世后抚恤金被冻结自身生活陷入困境,综治中心召集民政、司法、法庭等部门组建专班,远赴海南海口在法院、银行间反复协调,最终成功解冻。
“情系百姓办实事 心想群众解民忧”,徐某所送锦旗正是综治中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体现。
面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为了破解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牵头部门职权有限的困境,龙坪乡做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等4个常驻部门,“吹哨”召集相关部门协同响应凝聚综治合力。确保风险隐患及时有效处置,中心建立矛盾纠纷“摸排-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估-回访”全链条闭环处置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排查收集各类重大矛盾纠纷165件,成功处置化解158件。
龙坪乡下棋棚村开展评理说事
秉持“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商量着办”的原则,龙坪乡选聘100余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法律工作者、乡贤能人、“五老”人员等专群结合的评理说事员。群众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挑选最信任的调解员,评理说事员即时入户走访,融通情理法开展评理说事。自2022年推行评理说事机制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60余起,成功率达90%以上。
从过去“硬治理”到如今“两手抓”
龙坪乡以“润物无声”的柔性治理举措,实现“硬治理”与“软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温情。
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精神富矿,龙坪乡依托店子坪村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石头再硬,硬不过店子坪人的骨头”的愚公精神,用榜样力量引领文明乡风、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民风,为基层治理凝聚强大精神内核。店子坪村先后荣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湖北省旅游名村”等荣誉。
“爱心妈妈”志愿者与孩子们做游戏
精准聚焦“三留守”人员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情感需求,龙坪乡打造“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吸纳农村妇女、教师、医生、个体经营者等397名热心人士,开展定期走访、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生活照料等暖心服务130余次。更将柔性力量延伸至矛盾调解一线,用温情关怀消融隔阂,于细微处筑牢和谐基石。
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推动法治精神在乡土落地生根,采用“宣讲+体验+实践”模式,深入中小学、村(社区)、企业开展未成年保护、禁毒、安全生产等主题普法宣讲20余场次,开设法治专题讲座12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800余份,让晦涩的法律条文“飞入寻常百姓家”。实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度参与疑难矛盾纠纷调处20余次,确保“小事讲情理、大事依法办”。
“基层治理的高度,源于扎进泥土的深度。”乡党委书记、综治中心主任奉波感慨地说。龙坪乡综治中心用双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用实干破解急难愁盼,用制度与温情凝聚合力,将为民初心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安和谐,在深山小乡筑牢基层大治理根基。(郭晓亮 李渊 王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