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高原的乡城县,连绵群山如忠诚卫士,温柔环拥着这座高原小城。城区街巷与乡间蜿蜒道路上,总有一个熟悉身影忙碌不停——他就是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一名普通的彝族交通辅警吉则克呷,汉名倪小松。
高原的烈日,赋予倪小松黝黑发亮的肤色,那是大地留下的独特印记。与人对视时,他总会绽出憨厚温暖的笑容,恰似高原初升暖阳,让人倍感安心。他身着笔挺辅警制服,虽洗得有些发白,却始终整洁如新,在高原炽烈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光芒,默默彰显着他的职责与坚守。
倪小松是土生土长的甘孜州九龙县湾坝镇彝族人,他的血脉中,满溢着对甘孜这片土地的深厚眷恋。这里的每一道山梁、每一种方言、每一条山路,都如同他的挚友,满含着他从小到大的珍贵记忆。那些被车轮磨砺出浅痕的碎石路,被雨水冲刷出沟壑的泥土路,都承载着他的过往。
他的彝族名字“吉则克呷”寓意“吉祥”与“富有”,这不仅是长辈的美好期许,更成了他工作的生动写照。每当他站在路口疏导交通,司机们总会默契地放慢车速;雪天里,他帮助受困车辆脱困,老乡们递来的热茶满是暖意。他在高原上默默奉献,让“吉祥”走进每一位旅人的心中,在奉献中不断丰富着“富有”的内涵。
异乡亦故乡
1995年出生的倪小松,2021年加入乡城公安队伍。初到乡城,他便面临双重挑战:适应新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攻克语言难关。当地藏族群众居多,彝族方言与藏语差异较大,这让他在工作初期遭遇诸多困扰。几年前的深秋,他首次在乡城街头执勤,拦下一位未佩戴安全头盔骑摩托车的藏族大叔,尝试交流时,大叔一脸茫然地摆手。那一刻,他深切意识到:“群众听不懂指令,再多努力也是徒劳。”为突破语言障碍,这位95后彝族小伙付出诸多努力。白天,他跟着队里的本地老民警学习藏语常用句;夜晚,他在房间对着发音手册反复练习。他将常用交通指挥术语用汉字标注近似发音,抄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一有空就拿出来诵读。
经过大半年的刻苦钻研,倪小松不仅能用藏语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还能准确传达交通法规与安全知识。从那时起,“守护平安”便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
危难显担当
2024年11月15日,乡城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收到两面锦旗,锦旗上“人民警察为人民 危难之时暖人心”的字样,既是对交警大队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乡城公安忠诚警务理念的生动诠释。这两面锦旗饱含游客的深切感激,背后是倪小松和战友们在危难时刻的暖心守护。
时间回溯到2024年10月24日,乡城县公安局交通警察管理大队接到指挥中心转警:“乡城县环城路口发生单车交通事故,有人受伤。”正在路面执勤的倪小松和战友接到指令后,迅速赶赴事发地点。到达现场后,经询问得知,车辆驾驶员在雨天路滑的情况下,行驶至环城路口拐弯处时操作不当,致使车辆失控侧滑,撞上路边护栏。
为尽快帮助游客摆脱困境,倪小松和战友迅速展开救援。他们有条不紊地将被困车辆牵引至救援拖车上,随后驾车将伤者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因事故发生突然,双方当时未留下联系方式。
获救游客始终铭记乡城公安的帮助。返回家中后,其中一位游客偶然看到乡城公安的官方公众号,便在留言区表达对出警警察的感谢。游客表示,这次经历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乡城公安的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救助,更是对游客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守护。游客希望这份感谢能传递给交警大队的每一位民警辅警,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被铭记于心。
这两面锦旗,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激励着乡城公安继续践行忠诚警务理念,在守护群众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平凡与不凡
日常工作中,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倪小松从不退缩。每次路面执勤,他总是主动请缨,前往车流最大、拥堵最严重、路况最复杂的路段,协助民警指挥车辆,维护交通秩序;路检路查时,辅助民警打击各类重点违法行为,他总是坚定地站在最前方。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群众认真负责。
他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扎根一线,身体力行地向群众展现新时代公安交管工作者的风采。
2025年8月3日晚,倪小松像往常一样开展路面检查工作,偶遇一名身着“警察” 制服的小朋友。“当时我感觉身边多了个‘执勤同事’,心里特别高兴,就立刻向他挥了挥手,他也笑了。我继续正常执勤,过了一会儿,发现所有人都按红绿灯过马路,只有他没动。我才意识到他可能是一个人准备过斑马线,也许他在等我 ——这只是我的猜测,因为之前执勤时遇到过两个这样的小朋友,我带他们过了马路,之后他们没事就会来找我,让我再带他们过几次,走的时候还说明天还会来。”
于是,倪小松主动走上前去,问小男孩:“你是小警察吗?我能和你合张影吗?”小男孩兴奋地回答:“可以,我是小警察!”倪小松临时找来路人帮忙拍照,随后把照片给小男孩看,小男孩笑得格外灿烂。倪小松鼓励他:“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将来当个真正的人民警察。” 小男孩开心地点头,倪小松将他安全送过了马路。
“其实我就是想鼓励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有些事情会在无形中对人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一个人年纪尚小的时候。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我会坚持做我认为正确的事。” 倪小松质朴的话语中,满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对他人的赤诚。
如今,倪小松的藏语带着些许彝族口音;他的执勤记录本上,既有日常藏语的拼音,也有彝语符号。有人问他苦不苦,他总是笑着指向远处的山峦:“你看那山,屹立千百年,可曾喊过苦?”
山虽无言,却默默铭记:那个总在路口挥手的身影,用数年光阴证明:平凡的坚守,从不平庸——恰似高原上的石头,沉默无声,却铺就通天大道。(张雨 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