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网格员来得快,俺这烟田有救了!”看着应急洒水车缓缓驶入自家烟田,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园子村烟农激动地说。连日来,面对局部旱情,罗岭乡依托“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实现从烟农求助到应急处置的高效闭环,为烟叶这一支柱产业筑牢“抗旱防线”。
烟叶是罗岭乡农业经济的“压舱石”,关乎群众增收与乡村振兴。今年入夏后,局部区域出现土壤龟裂、叶片焦卷等旱情,且未来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抗旱形势严峻。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化管理成为应对旱情的关键抓手——全乡划分14个一级网格、70个二级网格及4个专属网格,266名专兼职网格员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让群众诉求“直达中枢”。
清晨的园子村,烟农发现烟田旱情后紧急求助,专职网格员15分钟内就完成旱情拍照、位置标注、信息上传等流程,通过“党建+网格”数字化平台直送乡级指挥中心。随后,乡烟办专家现场指导,应急洒水车同步作业,高效响应的背后,是“班子成员+包村乡干+村党支部书记+网格长+网格员”五级架构的协同发力。
为打赢抗旱保烟战,罗岭乡打出“组合拳”:旱前全面预警与旱中动态巡查结合,引导烟农除膜、中耕松土强化田间管理;14支党员抗旱小分队到地头,带领具备条件的烟农及时灌溉;建立领办事项台账,360余件民生事闭环解决;推行“党员群众双积分”机制,激发共治活力。
从信息收集到应急处置,从政策传达至党群协作,“党建+网格”模式正让基层治理效能持续释放。罗岭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网格织密民生保障网,在抗旱保收的战场上,书写着党群连心的生动答卷。(薛新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