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哗哗流进烟田的清水,俺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之前眼看着水源到了地头却用不上,急得满嘴起泡,多亏网格员跑前跑后,现在烟叶‘喝’上了及时水,这季收成稳了!”近日,洛宁县小界镇王村村烟叶种植大户冯继生站在自家郁郁葱葱的烟田里,看着转动的灌溉设备将清水引入垄间,难掩丰收的期待。
这舒心的场景,正是小界镇以“党建+网格+大数据”赋能烟叶产业的鲜活注脚。今年以来,该镇将网格治理与烟叶特色产业发展深度绑定,通过织密服务网格、畅通解困链条、筑牢水利根基,让每一寸烟田都“渴有所解”,为烟叶提质增效架起了“水支撑”。
网格兜底,党员沉网解民忧
“网格是阵地,党员是先锋,烟农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冲锋号。”王村村第1基础网格长、村支部书记翟利军的话,道出了小界镇网格治理的核心。在这片烟叶主产区,50个基础网格、3个专属网格如同毛细血管遍布全镇,“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纵向贯通,462名党员干部下沉入网,把服务送到了烟农“田埂上”。
今年6月,持续高温炙烤着王村村的烟田。大石涧水库的水虽引到了地头,却因未装水表无法计量,7户烟农眼睁睁看着烟叶叶片发蔫、耷拉着脑袋。冯继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难题告诉了常来烟田走访的网格员。信息一键上传至镇社会治理平台,镇长张继伟当天就带队上门,一边掰开揉碎讲清用水政策,一边组织烟农商量解决方案,最终敲定“农户自购水表、镇村协助安装”的办法。短短3天,7块水表全部装妥,清水顺着管道流进烟田,蔫了的烟叶慢慢舒展开来。
建管并举,筑牢产业“水根基”
“解得了燃眉之急,更要铺得好长远之路。”小界镇党委书记巩万生说。该镇聚焦烟叶主产区灌溉短板,一手抓项目建设“强基”,一手抓应急维修“保收”,让水利保障既有“当下效”更有“长久力”。
在徐村村,6862米长的支管网正沿着田埂延伸,这项投资72.45万元的灌溉工程,即将让周边烟田告别“挑水浇地”的历史;卫洼村的工地上,13423米支管网铺设与350米深水井开凿同步推进,总投资217.34万元的项目建成后,3000余亩烟田将实现“拧开龙头就浇水”,29户烟农的“灌溉远、用水难”将成为过去。
应急响应同样高效。7月初,桥南村烟农王伟涛发现机井泵坏了、管道裂了,眼看400亩烟田要受旱,他赶紧联系网格员。镇里当天核查情况,当月就组织施工队进场,顶着烈日更换水泵、安装控制柜、铺设230米钢管和245米电缆,让停摆的机井重新“轰鸣”,烟田及时喝上了“救命水”。
如今在小界镇,网格解困已形成闭环:网格员田间巡查发现问题,通过“平安建设APP”实时上报,镇平台分类派单,涉农部门、村“两委”限时办结,结果同步反馈烟农。今年以来,全镇通过网格排查烟田灌溉问题6个,处置率100%;维修灌溉设备3处,保障1600亩烟田“水润苗壮”;徐村、卫洼的灌溉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将为明年新增烟田筑牢“水底气”。
“下一步,我们要让网格与产业贴得更紧,让水利保障更实,让烟农的钱袋子更鼓。”洛宁县人大代表、小界镇党委书记巩万生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网格织就的“灌溉网”,正滋养着烟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织密了群众的幸福图景。(高朝辉 兰照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