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是层峦叠嶂的青山,抬头是望不到边际的林海,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绥棱分局建兴派出所静静扎根在这片苍翠之中。初到这里时,青年民警丁宏宇的脑海里满是警务手册上的条条框框。然而,当他踏上巡山的羊肠小道,踩着没过脚踝的腐叶,才惊觉那些工整的文字在弯弯绕绕的山路上,竟难以翻开一页。幸运的是,丁宏宇遇到了郭鹏。郭鹏既是所长,也是他的师父。郭鹏用一双沾满泥巴的警靴,为丁宏宇上了一堂生动的 “泥土课”。
丁宏宇第一次随师父走访,是去探望独居山腰的李大娘。一推门进屋,郭鹏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顺手添柴、提水,一句“大娘,今年的果树花开得咋样?”瞬间逗得老人合不拢嘴。而丁宏宇却杵在门口,望着大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趁着郭鹏帮大娘维修水管,丁宏宇偷偷学着他蹲下身,摸了摸炉边的柴火,发现是潮的,怪不得屋里烟大。
返程途中,郭鹏对丁宏宇说:“小丁,群众的话不在嘴边,在灶台边、在田垄里,你得先看、再摸、再问,最后才开口。”后来,丁宏宇真把这话融入到行动中。再碰见村民,他不再生硬地背诵“官方问候”,而是先留意人家脚上的胶鞋:若沾泥,便问“地里咋样”;若沾露水,就聊“早上山货采得顺不顺”。一句简单的“吃了吗”,往往能牵出半箩筐家常:娃考学、猪下崽、屋顶漏雨…… 谁家有了烦心事,也总爱先找丁宏宇说道说道。
真正让丁宏宇掂量出“泥土警务”分量的,是一场争得面红耳赤的菜地纠纷。两户人家为两根垄的宽窄吵得不可开交。郭鹏却先蹲下身,用拇指捻了捻垄上的土:“新犁的,土还潮着呢。” 随后,他拉尺、量桩、翻林场老档案,仔细比对往年留下的旧痕迹,最终发现并非邻居侵占,而是一方犁地时机器设置出了偏差。剑拔弩张的两人,瞬间泄了气。
回所路上,郭鹏把卷尺往丁宏宇怀里一塞:“小丁,记住,公正不是坐办公室里熬出来的,是脚底板‘量’出来的,是泥土里‘抠’出来的,是证据里‘查’出来的。”这“量”“抠”“查”三字,成了郭鹏给丁宏宇最生动的一课。如今,丁宏宇逐渐能够扛起辖区里的大小事务。夜里听见狗吠,他会条件反射地抓起手电;看见老人挑水,抢扁担已成了他的本能。郭鹏的警徽在夕阳下闪着“旧铜色”,而丁宏宇的那枚,正被山风与汗水磨得“发亮”。丁宏宇终于明白,所谓成长,不是背会多少法条,而是把“人民警察”四个字,一步一步走成深深印在这片山路上、刻在百姓心里的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