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昭苏垦区76团的边境线上,格登碑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矗立。这座记载着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叛军辉煌战绩的石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公安民警辅警开展边境普法宣传的鲜活教材。近日,昭苏垦区公安局以格登碑为起点,深入景区、牧区开展边境法律法规宣传,让“寸土不让”的守边意识深植职工群众心中。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格登碑顶,昭苏垦区公安局76团社区中心警务室民警辅警已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宣传册来到景区。面对驻足端详石碑的游客,主动上前递上宣传资料,结合历史讲解法规:“这座碑守护国土几百年,过去靠的是先辈的热血,如今则要靠法律的力量。景区护栏外禁止跨越、无人机不得向界碑方向飞行,这些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游客们频频点头。一位游客望着界碑感慨道:“你们和这座碑一样,都是国家的‘看门人’!”民警辅警回应:“老祖宗用热血守护疆土,我们要用法规把边疆守得更牢固。”
正午时分,草场被阳光晒得暖意融融。民警辅警带着双语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宣传册,走进牧区蒙古包。看到正在给羊群添料的牧民大叔,大家快步上前:“大叔,这是新印的条例,汉蒙双语对照,上面的边界线标记很清楚,羊群往深处放的时候,可千万别越过这条线。”
接过宣传册的牧民大叔翻看着,笑着说:“你们常来宣传,我们心里都明明白白。就算羊群跑远了,也会盯着不让越界,绝不给国家添乱。”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牧民群众对守边工作的支持。
从格登碑到牧民身边,76团社区中心警务室的普法之路虽短,却延续着先辈守土护疆的精神。民辅警们用一次次耐心讲解、一页页法规宣传,让“守护边疆”从历史记忆转化为辖区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正如他们所说:“守边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要和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让‘寸土不让’的根扎得更深、更牢。”(帕孜丽亚 巴哈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