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核桃沟村的乡村振兴路上,乡人大代表们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宗旨,从解决“买菜难”到助力产业发展,从丰富教育资源到激活乡村治理,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升温。
荒地变菜园 解了“买菜难”
2025年开春,核桃沟村村民“买菜难”成了烦心事——买趟新鲜菜得翻山越岭跑十几里地,可村里不少房前屋后的荒地却杂草丛生。乡人大代表李安民走访时发现这一问题,在村“两委”座谈会上提出“荒地变菜园”的建议,当即得到认可。
说干就干,李安民先清理自家房前杂草,种上辣椒和番茄。在他带动下,27名党员和人大代表迅速响应,掀起“代表带头干、党员跟着上、群众齐参与”的热潮。短短两个月,全村90多户村民加入,2000多平方米荒地变身整齐菜畦,4500多株菜苗扎根生长。
“家门口摘菜,再也不用跑远路!”村民张大爷看着自家“幸福菜园”里的果蔬,笑得合不拢嘴。独居老人金春哓也常念叨:“多亏李代表,我这腿脚不便的,门口就有吃不尽的菜。”菜园不仅解了民生难题,更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技术+农资 筑牢“丰收基”
“小菜园”激活乡村治理后,代表们又盯上了农户的“钱袋子”。走访中,他们发现农户种粮油缺技术、缺农资,乡人大主席团立刻对接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驻村工作队,推动“产业帮扶”落地。
春耕时,52户种植户收到急需的农资,37户困难群众与工作队结对子。为让技术扎根田间,代表们请专家把课堂搬到地头,用“土话”讲解《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帮村民从“听不懂”到“上手干”,为粮食增产筑牢根基。
富了口袋 更要富脑袋
乡村振兴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富足。2025年初,核桃沟选区代表提议盘活闲置资源,为孩子们建活动场所。很快,集童趣与生态于一体的亲子乐园建成,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地。
“六一”前夕,代表们联合村支部策划研学活动,30多名山里娃在市农林科学院党员博士带领下走出大山,进实验室、逛博物馆。显微镜下观察种子的好奇,讨论文物中家乡历史的兴奋,让“科技兴农、文化报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芽。
从“小菜园”到“科技田”,从“亲子乐园”到“研学之旅”,罗岭乡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倾听民声,用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路上书写着“为民”答卷,让代表初心在田间地头绽放光彩。(高朝辉 苏梦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