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南通,江风裹挟荷香掠过狼山,长江之畔的教育火种正悄然传递。8月2日上午8时30分,“省培计划(2025)”恩施州名校长、名师学习共同体研修(C018)开班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湖北省恩施州的116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开启为期8天的研修之旅,这是湖北恩施与江苏南通跨越长江的教育对话,更是武陵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次蓄力远航。
长江共鸣,跨越千里的教育之约
“从清江之畔到长江之滨,相隔的是千里水路,相连的是教育初心。”淘师湾副总经理王子亮在致辞中动情地说。作为本次研修的承办方,淘师湾团队深耕教育领域十余年,累计服务全国140余万人次教师研修,此次特别整合南通优质教育资源,为学员定制“理论筑基—实践赋能—成果辐射”的闭环培养体系。
开班式
恩施州教育局教师管理科负责人现场宣布了班委名单,从宣恩县第一中学的杨家林到恩施思源实验学校的向万钧,12名班委接过沉甸甸的责任状。“这不仅是一份名单,更是116名教育人共同的承诺。”刘欣强调,班委将承担起小组研讨组织、学习成果汇总的重任,确保研修“落地有声”。
使命在肩,从“教育燃灯人”到“改革破冰船”
“昨夜南通的惊雷,是迎接我们的鼓声,更是催促我们奋进的号角。”名校长代表向万钧的发言掷地有声。他回溯了从笔试、面试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遴选历程,以张之洞与张謇跨越百年的教育渊源为例,诠释了“同饮长江水,共筑教育梦”的深意。
代表发言
名师代表杨家林则以“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自我期许,承诺全体学员将“带着问题学、结合实践悟”,把南通经验转化为恩施教育的生动实践。
执灯前行,以教育之光点亮山区未来
“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恩施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县级督学、专职副主任唐鑫鑫以《以教育之光点亮未来之路,以奋斗之名共赴星辰大海》为题,为研修定下“高站位、实落地”的基调。他指出,本次研修既是“百千万名教师梯队成长工程”的关键一环,更是恩施教育“从追赶到超越”的战略布局。
负责人讲话
唐鑫鑫以张桂梅、于漪等教育楷模为例,提出“卓越教师十二字标准”:懂教育、善管理、会上课、能研究。他特别强调,校长要回归“教师本色”,名师要上好“示范课”,“教育不是分数的机器,而是点亮生命的火炬”。针对当前教育痛点,他提出“三个突破”:突破课堂革命的壁垒,从“满堂灌”转向“思维场”;突破管理创新的瓶颈,从“管住人”转向“激活人”;突破技术赋能的障碍,让AI成为教育的“脚手架”而非“替代者”。
现场,全国优秀教师廖光新、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松等学员代表起身致意,他们的故事印证了“教育共富”的初心——从武陵山区的课堂到央视舞台,从乡村学校到跨区域教研联盟,恩施教育人正以行动诠释“一枝独秀不是春”的真谛。
扬帆起航,在南通沃土播种教育新篇
开班仪式后,首场讲座《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南通名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随即开讲。南通市名师培养团队负责人王笑君结合14年实践经验,详解“梯队培养”“校本研修”等特色模式,台下学员奋笔疾书,笔记本上很快写满批注。课间休息时,来自恩施市小渡船中学的名校长陈劲松拿着南通中学的参访日程表,与同伴热烈讨论:“他们的‘成恒’校训,和我们‘立德树人’的理念不谋而合!”
认真听讲
据悉,本次研修涵盖脑科学视野下的教育创新、AI赋能教学研究等前沿课题,将深入南通中学、通州区金郊中学等名校开展现场教学,并通过分组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推动学员将所学转化为“学校改进方案”。正如唐鑫鑫所言:“8天的研修是火种,我们要让它在恩施的每一所学校燎原。”
长江潮涌,见证着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之约;初心如磐,预示着恩施教育的崭新征程。从南通到恩施,从理论到实践,116名教育人正以“燃灯者”的姿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易继兵 梁琼 刘欣 覃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