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31 18:45:18

内蒙古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办案故事:一念之差的罪与罚

字体:

凛冽寒风裹挟着细碎雪粒,簌簌地砸着审讯室的玻璃。某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某某正蜷缩在冰冷的铁椅上,他目光呆滞地盯着面前摊开的案卷,“抢劫”二字如利刃,狠狠剜着他的心,酸涩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谁能料到,这个平日里怀抱医者仁心梦想的青年学子,竟会因一场电信诈骗,在命运的漩涡中迷失方向,从救死扶伤的逐梦人沦为了案卷上的犯罪嫌疑人。

从诈骗受害者沦为犯罪嫌疑人

电信诈骗引发的连锁反应。寒假期间,刘某某为积累社会经验,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某超市担任收银员,获得劳动报酬后,通过某网络平台花费1295元为女友购买礼物,遭遇商家“充值解冻”式诈骗。在对方要求追加充值3120元才能退款发货后,刘某某意识到被骗,遂向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受案后开展调查,办案民警在完成询问笔录、调取转账记录后,发现刘某某情绪异常低落,遂进行心理疏导并护送其返回住所。

情绪失控下的过激行为。刘某某回到住处后,满心愤懑如阴霾般挥之不去。当晚20时许,他在小区楼下闲逛,偶遇散步老人张某某。闲聊中得知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此前遭遇诈骗的不甘突然翻涌,一个“以暴制骗”的危险念头在他脑海中萌生。冲动之下,刘某某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准备实施抢劫。然而,刀刃尚未触及老人分毫,理智突然回笼。看着老人鬓角的白发,他瞬间清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弃犯罪,声音颤抖着吐露自己被诈骗后走投无路的困境。受到惊吓的张某某假意要为刘某某解决困境,让其跟回家取钱。后二人途径四下无人的北环路走了约20分钟到达张某某住处楼下。其间,刘某某始终与张某某保持距离,折叠刀也全程收于口袋未再显露。抵达张某某住所楼下后,刘某某在楼外等待,并未尾随上楼实施胁迫等行为。直到30分钟后民警赶到,冰冷的手铐锁住手腕,他才彻底清醒,崩溃痛哭:“我只是被骗不甘,是他说要借我钱,我没想伤害他……”

检察履职  多维审查构建精准办案体系

当这起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检察官看着卷宗照片里少年眼底的恐惧与绝望,意识到这不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是一个亟待拯救的灵魂。

亲历性审查,还原案件真相。检察官通过“三查三核”夯实证据基础:一查时空轨迹,绘制案发路线示意图,重走1500米犯罪路径,测算各节点用时;二核监控影像,确认犯罪前、中、后的时空连续性和具体行为;三查物证特征,检查涉案折叠刀,确定折叠刀特征符合刘某某供述的行为时未完全打开刀刃状态,并在后悔时及时闭合折叠刀的情况。

公开听证,凝聚司法共识。阿荣旗检察院围绕犯罪形态认定和不起诉可行性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3名具有刑辩经验的律师担任听证员,公安机关侦查人员、辩护律师、被害人共同参与。经充分论证分析,部分听证员虽对刘某某的犯罪形态是中止还是未遂存在争议,但综合嫌疑人自动放弃、未造成损害等情节,符合相对不起诉适用条件。

聚焦争议,统一法律适用。针对听证中的法律争议,阿荣旗检察院组织召开检委会,重点研判三个维度:一是主观犯意转变节点,通过讯问笔录、现场监控确认其下跪悔过系自主意志体现;二是客观危害程度,被害人未遭受人身财产损害;三是修复性司法成效,嫌疑人已赔偿精神损失并获谅解。经检委会委员逐一发表意见,检委会采纳承办人意见,认定构成抢劫中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作出不起诉决定。

标本兼治 不起诉后警示教育+社会化矫治方案

阿荣旗检察院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在宣布不起诉决定时,检察官同步开展训诫教育:“你的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虽因中止免于刑罚,但人生档案已留下污点。要珍惜国家给予的改过自新机会,用专业知识回报社会。”同时,检察机关对接有关部门,使刘某某成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为期半年内在其放假期间按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在本案中,阿荣旗检察院一方面严把证据审查关,不因学生身份降格处理,通过组织公开听证,主动将案件办理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确保司法公正透明。同时,充分考量在校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创新运用“不起诉 + 社会化矫治”的司法模式,帮助其重回人生正轨。这种刚柔并济的司法实践,既捍卫了法律的威严,又传递出司法的人文关怀,实现了法律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功能的有机统一。

检察官提醒您:遭遇电诈擦亮眼,不听不信不转账; 遇到事情沉住气,莫让冲动变祸殃; 一念之差触法网,追悔莫及泪千行; 守法守规行得正,安身立命福运长。(孙弘 艾海哲)

【责任编辑 -王华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