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亮起,知识传“线”。7月30日,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司法局阿纳库勒司法所组织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利用线上直播课堂共赴一场名为“传承调解文化 提升调解技巧”的业务能力培训。没有会议室的拘谨,带着田间地头的烟火气,调解员们捧着手机、守着电脑,在“云端”解锁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老祖宗留下的‘和为贵’,藏着多少调解智慧?”培训一开场,专家就以传统调解故事破题,从“六尺巷”的礼让之道讲到乡规民约的治村智慧,把调解文化从古籍里“请”出来,变成调解员们身边可感可学的生动案例。原来,村口大树下的“说理”,祠堂里长辈的“评理”,都是调解文化在基层的鲜活延续。
光有文化浸润还不够,实战技巧更得“解渴”。“遇上邻里宅基地纠纷,先递杯热茶还是先划清边界?”“面对家庭赡养矛盾,该‘背靠背’劝还是‘面对面’说?”专家抛出的一个个“接地气”的问题,让屏幕前的调解员们忍不住在评论区互动。结合真实案例拆解的“三步倾听法”“利弊可视化”等技巧,没有晦涩术语,全是能直接放进“工具箱”的实用招—比如用村民熟悉的“算账”方式分析纠纷后果,用村里的“老理”嫁接法律条文,让调解既通法理又合情理。
“以前总觉得调解靠‘经验’,今天才发现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培训结束后,一位有着五年调解经验的老调解员在群里感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打算把“新招”用在下周调解的邻里排水纠纷、家庭夫妻矛盾中。
阿纳库勒司法所负责人说:“这场线上培训不是终点,而是基层调解能力升级的‘新起点’。接下来,我们还会把调解员们的实践案例变成‘活教材’,让调解文化在传承中创新,让调解技巧在实战中精进,真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谐扎根在乡土。”(韩立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