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夏一过,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称杆边境派出所院子里的桂花树就热闹起来。先是三三两两的绣眼鸟在枝头试探,接着是成群的白鹭从怒江上空掠过,最后连罕见的太阳鸟也会来凑趣。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鸟儿,像极了所里那群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民警辅警,在这座海拔两千多米的边境小所里,共同筑起了一道温暖的屏障。
在称杆乡,每只鸟都是流动的哨兵。红嘴蓝鹊喜欢在界碑附近觅食,它们的活动轨迹为民警提供了生态监测数据;灰椋鸟迁徙时形成的“鸟浪”,常让偷渡者暴露行踪。但比技术更动人的,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新警小王曾因思念母亲偷偷落泪,是树上的鸟巢让他顿悟:“这些鸟儿每年飞越半个中国来此筑巢,不正是为了给雏鸟更好的未来吗?”如今,他主动承担起照顾受伤小鸟的任务,在换药时练习傈僳语,他说要像鸟儿适应新环境那样,真正融入这片土地。
今年雨季,辖区发生滑坡,所里全员出动转移群众。当最后一位群众被背到安全地带时,为首的民警突然发现,平日里总在院子里盘旋的那几只白鹭,正沿着救援队伍开辟的山路低空飞行。后来老乡们说,那是山神派来的引路鸟,跟着它们走就不会迷路。
夕阳西下时,鸟儿们会在院中的桂花树上召开“晨会”。叽叽喳喳的叫声里,夹杂着民警们用方言交流的笑声。四川话讨论着明天的走访计划,东北话商量着给界碑刷漆的日子,云南话在叮嘱新来的同志注意山路湿滑。霞光穿过枝叶,把鸟羽和警徽都染成了金色。
称杆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辅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就像候鸟迁徙,但总有新的身影接过接力棒。他们或许记不清自己救助过多少群众,却能准确说出每只常驻鸟儿的名字;他们未必说得清辖区有多少棵树,却对每条边境小路了如指掌。
来自天南海北的民警辅警,就像迁徙至此的鸟儿,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故事,在这座边境小所扎根。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界碑上的红线,更是每个清晨被鸟鸣唤醒的安宁。当春风再度吹绿怒江峡谷,新一批候鸟将带着北方的故事归来,而戍边人永远在这里,用年轮丈量忠诚,用坚守诠释使命,在边疆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山居秋暝”。(王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