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30 15:05:47

浙江龙泉:大学生被通知获得了“助学金”资格?别信,新型诈骗!

字体:

近期,大学新生的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到手。许多学校也纷纷建立新生群,有助于沟通联络开学事宜。然而,准大学生在憧憬入学的欣喜时,诈骗分子也开始悄悄行动了。他们利用新生群大家互不相识的特点,开始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教师或助学机构等身份混入各大新生群,以各种手段实施诈骗。  

7月27日,浙江省龙泉市一名即将上大学的新生小明(化名)被骗子假借办理“大学助学金”被骗4800元。不久前,小明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加入了学校新生群,就在小明与同学们一起憧憬大学生活之时,接到群内一名为“中国学生资助”的电话。对方自称为助学机构工作人员,可以为小明资助大学费用,还告诉他群里其他好多同学都通过了审核,并提供了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的认证。小明见对方有官方认证以及又是在新生群内联系到的自己,便相信了对方的身份,向骗子一一提供了个人信息。

在等待对方所谓的“资格审核”期间,工作人员告诉小明要通过刷流水的方式,检验小明的征信是否符合条件,一旦征信合格,就可以将钱原路返还。就这样,单纯的小明向对方两次转账,然后发现被骗。

诈骗分子往往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教师或助学机构等身份混入各大新生群、大学资助群、助学贷款群等群组,利用群内人员互不相识、大学生单纯容易上当等特点对准新生们下手。骗子找到目标对象后,假冒学校教育局、老师、助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以提供助学基金等名义邀请学生进行私聊。期间,骗子会制作虚假的官方文件、官网等材料,骗取学生信任。获取信任后,编造征信检查、账户核实、身份验证等各种理由让学生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要避免上当受骗应当做好以下3点。1.官方求证。任何涉及资金的通知,务必通过学校官网、资助中心电话或线下官方窗口确认,切勿轻信私人社交账号。2.信息保护。不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任何索要这些信息的行为都可能是诈骗!3.不转账汇款。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申请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凡提“手续费”“保证金”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骗子。(吴轶 余久庆)

【责任编辑 -龚山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