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人民法院金沙人民法庭的调解员培训室里却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为了让基层调解员在化解矛盾时更“专业”,法庭庭长化身“法律导师”,聚焦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高频纠纷,把生硬的法条变成鲜活的案例,手把手教大家用法律武器破解“难缠事”,让调解工作既有章法又有实效。
活动现场
民间借贷:教你把“糊涂账”算清
“借条少个身份证号,可能白忙活!”庭长一开场就点出关键,借条得写得“明明白白”。出借人、借款人姓名要和身份证一致,金额大小写都得有,还款日期、利息约定不能含糊,按个手印更保险。至于利息,法律保护的上限,司法解释做了专门规定,超出部分可不受法律保护。调解员老李边记边说:“以前总怕双方翻脸,现在知道了,先帮他们把‘法律账’算清,调解才能站得住脚!”
家长里短:用法律温度解“家务结”
“法律不能冷冰冰,调解得带点烟火气。”谈及离婚财产纠纷、孩子抚养权争夺、老人赡养这些“家务事”,庭长提醒大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夫妻俩闹离婚,孩子抚养权不能只看谁钱多,得问问孩子愿意跟谁;分房子、存款时,得先想想老人有没有地方住,弱势一方能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现场模拟调解更是精彩:夫妻闹离婚抢房子,调解员现学现用,一句“房子归你,但是你得补偿对方首付款”让双方都消了火,其他调解员直呼“学到了!”
难题会诊:现场支招解“调解困局”
“欠账的跑了,调解咋进行?”“姐妹俩为老人遗产互不相让,咋劝?”培训中,调解员们抛出工作中的“老大难”,庭长一一“开药方”:“找社区网格员协助联系,实在不行引导走诉讼程序”“先让亲戚里有威望的人出面,再用法律规定算清遗产份额”……你问我答间,一个个难题有了破解思路,现场像个“调解智囊团”,气氛热烈又实在。
庭长说:“调解员离群众最近,得让他们手里有‘法’,调解才有‘力’。”未来,金沙法庭还会把培训搬到街头巷尾,让更多人明白:遇到事儿别慌,法律里有办法,调解中有余地。
这场培训,就像给调解员们发了一个“法律工具箱”,下次再遇到纠纷,法律条文、调解技巧随手就能“掏”出来,修修补补又是一团和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