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司法审判和高校建设的融合发展,拉近“法院”与“学院”的距离,开创荆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学术研究发展新局面,7月28日,湖北省荆州区人民法院与长江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工作站”挂牌仪式在长江大学法学院举行,标志着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与学术研究应用相融共进正式拉开帷幕。
座谈会上,长江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李华成介绍了长江大学法学院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长江大学科发院副院长、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荆州)负责人折海成介绍了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运行情况。荆州区法院党组成员陈雅丽针对法院三年来的知识产权审判、荆州区法院副院长杨玲围绕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立案庭庭长张星围绕知识产权立案和先行调解、审管办(研究室)主任郭晶晶围绕“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先行试点改革等方面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长江大学法学院与会老师围绕院校合作赋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结合知识产权的理论前沿与法院审判实践同法院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长江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张凡表示,此次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工作站的成立,是“院校合作,实现双赢”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双方要以实践为纽带,在人才共育、课题共研、资源共享等方面着力,要以创新为驱动,在制度创新、社会服务、智库联动等方面发力,将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工作站打造成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智库”“孵化器”“金招牌”、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与学术研究应用相融共进的示范基地。
荆州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金梅对长江大学法学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关心支持法院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在充分肯定“法院+学院”共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工作站的同时,建议:一是聚焦机制建设,确保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工作站的运行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课题共谋、社会服务、成果交流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二是聚焦问题导向,提升研究的精准性、实用性。紧密围绕知识产权审判热点难点、新兴技术法律问题、创新主体发展需求等方向精准选题,开展“知识产权企业行”,形成法治宣传、典型案例、司法建议、调研成果,助力政策优化与审判质效提升。三是聚焦资源共享,推动成果运用的最大化、社会化。充分利用法院丰富的案例资源和长江大学法学院的学术研究资源,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咨询智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司法政策建议、社会风险预警转化,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荆州区人民法院、长江大学法学院主要领导共同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揭牌,宣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工作站成立。此次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荆州区人民法院与长江大学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将统筹人民法院和高等院校资源力量,深化知识产权“审学研”一体化,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强大合力。(林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