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29 22:42:21

执纾企困,法润民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第二季度执前督促工作纪实

字体:

司法的公平正义,不仅在于公正的裁决,更在于生效法律文书的有力兑现。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关乎着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兑现,也关乎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2025年以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持续探索构建“执前督促+”机制,进一步完善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的衔接配合模式,加强生效法律文书履行督促力度,着力在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前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成功通过执前督促履行完毕案件227件,履行到位金额达3814.48万元,平均结案用时仅6.9天。

新城区人民法院第二季度执前督促工作纪实22.jpg

助企安商:精准施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关键在于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新城区人民法院深刻认识到涉企案件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深度运用“执前督促+”机制,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力求在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负面影响,为陷入纠纷的企业寻找缓冲空间与和解契机。

某网络公司与某信息技术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约定某信息技术公司在接收货物后支付货款,但某信息技术公司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货款,某网络公司提起诉讼。在收到法律文书后,某信息技术公司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无奈之下,某网络公司向新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考虑到案件当事人双方为企业合作关系,若直接强制执行可能激化双方矛盾、导致合作关系破裂。在征得某网络公司同意后,执行干警决定采取“执前督促+”机制组织双方进行和解,并依法向被执行人某信息技术公司发出《执前督促履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预限高、失信告知书》等法律文书,同时与某信息技术公司进行沟通,讲明其应当积极履行还款义务,释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在执行干警的耐心释法和“执前督促+”机制的有效运用下,被执行人某信息技术公司意识到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可能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经与申请人某网络公司协商,双方约定分期履行还款义务,案件得到圆满化解。

该案的成功化解,是新城区人民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持续优化辖区法治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通过进行预警通知、构建警示预警体系,提前发放《执前督促履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预限高、失信告知书》,运用适时提醒、法律释明、说服教育及后果警示等方法,督促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义务,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新城区人民法院第二季度执前督促工作纪实11.jpg

情暖民心:以司法之力保障民生权益

民生案件虽小,但关乎的都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和司法获得感。新城区人民法院始终将涉民生案件作为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执前督促+”机制效能,力求快速、高效、实质性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传递司法温度,修复社会关系。

“这笔钱拖欠了这么多年,对我的生活造成了不小影响。本以为这钱石沉大海、再无音讯,没想到执行干警倾力执行,帮助我要到了租金,真心感谢干警的辛勤付出!”申请人王某握着退休老法官的手,动情地说。

张某、李某从王某处租赁工程设备,租赁到期后张某、李某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拒不支付租金,无奈之下,王某提起诉讼,张某、李某仍以各种理由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王某依据生效判决向新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考虑到申请人王某生活困难急需资金的实际情况,在征得申请人王某同意后,执行干警决定运用“执前督促+‘银龄’解纷”模式,邀请“银龄天平工作室”的两名退休老法官参与该案执前督促工作。

两位退休老法官仔细查阅案卷了解案件情况,与当事人双方取得联系,运用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梳理双方争议焦点,悉心劝导双方珍惜合作关系、将纠纷化解在强制执行前,同时向被执行人张某、李某释法明理,释明若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可能面临司法拘留等法律后果。

最终,在执行干警和退休老法官多次调解与不懈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被执行人依约全额履行还款义务,双方合作关系也得以延续。

新城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退休法官熟知法律法规、调解经验丰富的独特优势,创新打造“执前督促+‘银龄’解纷”模式。由“银龄天平工作室”的退休老法官深度参与执前督促工作,形成“预防在前、调解在早、履行优先”的高效工作模式,有效减少了执行案件增量,既解“法结”,更化“心结”。

新城区人民法院积极开展涉民生案件执前督促工作,截至目前,督促履行完毕涉民生案件99件(其中行为履行10件),执行到位金额796万元,切实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用实际行动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执行加“力度”,民生增“温度”。新城区人民法院将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坚持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相结合,不断推动执前督促工作管理全程化、动态化和精细化,让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更加可感可触。(张璐)


【责任编辑 -刘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