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29 16:42:03

浙江湖州:“这事不归公安管”,民警却主动“揽”了下来

字体:

员工流失如流水,空置公寓锁愁眉——这看似“不归公安管”的困局,却成了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南太湖新区分局龙溪派出所副所长黄翔挂在心头的一件事。

“员工宿舍解决不了,招来的人留不住,订单都压着......”南太湖敢山工业区内, 浙江唯品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为了2000余名配送员的“安居难”问题焦头烂额:这么多员工如候鸟般奔波于市区与厂区之间,企业承担着高昂的租房补贴,管理更是无从下手。

几步之遥,嘉佰惠公寓老板同样愁云满面:斥资装修的260间房,空置率竟高达80%。

企业“留人难”撞上公寓“出租难”,“两难”境地是否正好能够共同化解?龙溪派出所的“破界”行动,拉开了“定制式”暖心公寓的诞生序幕。

破局

2023年,当发现企业的这一难题时,黄翔带着民警一头扎进敢山工业区,地毯式走访了30余家企业,结果发现:由于工业园区地处市郊,附近没有合适住宅,数以千计的员工面临住宿困境,直接影响企业稳定生产。

而黄翔在走访中也发现,刚投资装修完毕的大型公寓楼——嘉佰惠公寓,就在工业园区内,却遭遇了“房间租不出去”的难题。

怎么会这样?黄翔上门后,嘉佰惠老板陈亮倒出苦水:“我们也想去企业宣传,无奈门都走不进……大家信息不通啊!”

“企业痛点、公寓困境,中间缺的,正是一座信任与沟通的桥!”黄翔决心搭好这座“桥”。一场由龙溪派出所牵头的“四方会谈”紧急召开。

企业代表、公寓方、街道干部、公安民警围坐一桌。企业亮出员工人数、住宿标准、预算底牌;公寓方则坦诚展示设施与经营窘境。公安与街道的角色清晰而关键:穿针引线,传递需求,弥合分歧,消解疑虑。一个火花在讨论中闪现:由公安和街道指导,将嘉佰惠公寓改造为服务园区企业的“定制式”公寓,重新命名为“溪心公寓”。

“魔改”迅速开工。

龙溪派出所与区企服中心、消防等部门组建联合小组,进驻嘉佰惠公寓。改造清单精确到每个细节:电线穿管是否合规、灭火器数量是否达标、警报器位置是否科学……短短5个工作日,一个满足公安、消防标准的公寓初具雏形:老旧线路焕然一新,智能烟感、喷淋系统覆盖全域。

标准化建设之外,黄翔带队赴先进地区取经归来,创新举措接连落地:房间人数可按企业需求灵活设置为1至6人间;手机搞定预约、缴费、登记;成立“法护营商”工作室,1名民警和4名辅警长期入驻,消防、物业、行政执法等单位弹性入驻。

2023年6月,“溪心公寓”正式揭牌。

黄翔和同事们化身“安居大使”,在走访园区时,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唯品会、幸福航天等有需求的企业。短短2个月,嘉佰惠公寓的入住率从20%升至80%。后来,原本空置的2楼办公区被火速改造成宿舍,依旧一房难求。

唯品会相关负责人长舒一口气:“员工骑电动车10分钟就到岗,流失率降了一大截,企业管理压力轻多了!”

“我们的管理也轻松了很多。”黄翔说,通过在公寓配备的数字化设备,实现流动人员信息采集率100%。“溪心平安群”里,民警每日推送反诈案例,物业秒回报修,企业管理层在线沟通需求,构建起“线上+线下”共治新模式。

一组数据印证成效:2023年至今,公寓内电诈案件“零发生”,纠纷类警情从2023年的11起、到2024年的6起、再到今年1起,逐年下降。

蝶变

岁末寒夜,溪心公寓里却暖意融融。黄翔带着热腾腾的汤圆,敲开了公寓楼里留守员工的房间门,“住得惯吗?食堂口味合不合适?”幸福航天公司的工程师吕民腼腆笑道:“这里的条件比大学宿舍还好!要是过年能再热闹点就更好了……”

这句无心之语被黄翔记在心里。2025年春节前夕,龙溪派出所联合街道、公寓策划了“公寓团圆年”活动,虽然最后因多数企业员工返乡未能全员实现,但这份“此乡是吾乡”的暖意已悄然播撒。

眼见嘉佰惠公寓“起死回生”,附近杭升公寓的负责人王波坐不住了。他家自建的公寓,解决自家企业部分员工住宿后,还有6成房源闲置。他主动找到龙溪派出所:“我们也想加入溪心公寓!”

在派出所和街道的又一次“撮合”下,杭升公寓参照“溪心标准”启动定制化改造,精准对接园区一家上市公司的弹性住宿需求,入住率达90%。

“溪心模式”的推广,也并非一帆风顺。

后来加入的梦溪公寓,就曾因退租扣费问题与企业僵持数月,涉及万余元的纠纷悬而未决。黄翔闻讯介入,把双方请到“法护营商”工作室。“大家是长期伙伴,眼光放远些……”经黄翔情、理、法并重的调解,公寓方当场让步,“冲着派出所这份公心,这钱我退得服气!”

线上平台也持续注入新动能。依托湖州市“湖企办”平台,“溪心”及联盟公寓房源免费上线推广,打通了企业找房的“最后一公里”。

从嘉佰惠“一枝报春”,到杭升、梦溪“多点开花”,“溪心模式”在南太湖已成星火燎原之势。截至目前,南太湖新区已为唯品会、幸福航天等58家企业定制公寓超600间,解决2000余名员工安居难题,累计为企业降本、为楼宇增收逾280万元。(翁文杰)

【责任编辑 -龚山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