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的队伍里,有一群特殊的“引路人”——警师。他们带徒弟的方式很特别:工作中是“黑脸包公”,一丝不苟近乎严苛;生活中却化身“贴心家人”,关怀备至暖如春风。这种独特的“反差萌”,正是警魂传承最动人的注脚。
“卷宗纠错王”的“牛皮本温情”
在出入境管理支队案件科,师傅王亮被徒弟李宇晨形容为“脸难看、事好办”。工作上他严苛如“卷宗质检员”,因一个街道名称写错,他责令李宇晨重新核对卷宗,并逐页盯审记录与证据链,直至严丝合缝。而生活里的王亮却细腻如长辈。见徒弟对证件鉴别犯难,他默默递上亲手绘制的防伪要点牛皮本,泛黄纸页写满工整笔记,末页还附言“不懂就问,别硬扛”。当李宇晨首次制作笔录紧张冒汗时,他悄悄递过一瓶水,用自己“流水账”的往事纾解压力。案卷藏铁面,生活裹温柔,王亮为新警树起业务与品行的双重标杆。
“较真”安全与“暗藏”的绿豆汤
道里分局正阳河派出所的汲永胜,将“严暖同行”刻进社区警务的日常。巡查中,他紧盯饭店消防通道杂物,指尖重划手册要求徒弟“下午必须整改”;研讨方案时,他眉头紧锁强调“防控不能有半点疏漏”。
而他的“暖”总在细节处流淌,烈日下,他掏出冰镇绿豆汤塞给徒弟彭晓宁;巡逻时,默默递上蚊虫药膏;深夜加班,桌上总留一盏灯与热牛奶。当晓宁夜班发烧,他轻手盖毯试体温,次日清早的退烧药和小米粥更附上叮嘱纸条:“得先照顾好自己”。这份严暖交织的190天,让“警察蓝”的传承有了最动人的模样。
“押解严规”与“清晨茶叶蛋”
在南岗分局邮政街派出所,即将退休的王胜根被亲切称为“根哥”。作为社区民警杨楠的师傅,根哥的“严”刻在每一个工作细节里。押解任务前,他严肃叮嘱程序规范与安全要点;调解矛盾时,他强调“立场”原则与人情分寸。
而生活上的“暖”,则藏在一个清晨的食堂里。他递给徒弟杨楠一个热腾腾的茶叶蛋,关切询问异地过年的冷暖。他驾车带徒弟认路更“认人”,郑重向居民介绍:“这是我徒弟杨楠,以后是这儿的片儿警,大家多支持!”这份严暖交织的“关门课”,让杨楠将守护社区的职责深植于心。
“铁面严师”遇上“后院暖阳”
初到尚志市公安局庆阳派出所赵明昊,曾因师父马凤林的“铁面”名声而忐忑。这份“严”很快显现,早会上,他因户籍材料漏签名被师父“啪”地拍桌训诫——“漏一个签名,群众可能白跑一趟!”
但下班后的马凤林却判若两人。得知徒弟家在外地,他常关心吃住,逢年过节必拉回家品尝师娘手艺。当赵明昊首次独立接待群众手忙脚乱时,师父破天荒没批评,反轻声叮嘱“对群众要像对自家老人”,并递上珍藏多年的工作笔记。“对工作要严,对百姓要暖。”马凤林用最朴实的“两面”诠释了警察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