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立足山区县情,以茶产业和生态资源为依托,深刻认识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县综治中心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通过构建高效联动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汇聚多元调解力量,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发挥了基层治理“中枢平台”和“桥头堡”作用,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研判调度
构建“全链条”闭环,筑牢源头化解根基
着眼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县综治中心牵头构建了“村级初调—镇级联调—社会协调—县级统筹”的“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矛盾纠纷排查、流转、调解、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村级前端“全覆盖”布防。统筹指导全县164个村(社区)实现“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并普遍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矛盾纠纷的源头发现、就地初调。例如,铁炉白族乡成功调解刘某与朱某因公路晒红薯渣引发的赔偿纠纷,正是乡、村两级联动就地化解矛盾的生动体现。
镇级联动“集成式”化解。当村级三次调解未果,案件推送至乡镇综治中心(县中心基层延伸)研判,并同步推送相关镇直单位联合调解,形成合力攻坚复杂问题的镇级防线。
县级统筹“专业化”攻坚。针对跨领域、历史遗留等“疑难杂症”,县综治中心发挥核心统筹作用,推动成立了覆盖医疗、交通、劳动争议、环保、土地拆迁等11个重点领域的县级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集中力量攻坚信访积案,力促“案结事了”。
通过这一闭环机制,成功探索推广了“村义警队”、“解疙瘩工作室”、“三三制工作法”等基层治理经验,有力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的实现。
走访调查
打造“一站式”平台,集成多元解纷合力
县综治中心坚持“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打造功能集成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主阵地。
机制赋能高效运转。常态化运行“1+4+N”风险研判机制和安全稳定风险“研交办督结”闭环机制,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早反馈。
资源整合“一揽子”调处。 全口径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多元力量,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即可获得“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综合服务。
精准研判化解风险。 2024年以来,中心围绕家庭婚姻情感纠纷、涉企矛盾、医疗纠纷、涉众金融等重点领域及重点人群管理,组织风险研判80余次,下发风险交办函60余期,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30余件,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件。
如成功化解容美镇居民甄某与中石化公司长达20年的劳务承包纠纷,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引入专业调解、精准普法,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走访慰问
汇聚“多元化”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县综治中心积极引导和整合各类社会调解资源,探索更细微治理单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品牌引领示范带动。 各乡镇综治中心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如燕子镇擦亮“易满成工作室”金字招牌,培养年轻调解力量;走马镇联合法庭、妇联打造“茶乡姐妹调解工作室”;邬阳乡组建“撒叶嗬义警队”,结合民俗统筹都管、支客等参与宣传和矛盾摸排。
微治理单元创新实践。下坪乡推动建立“小院议事”平台,制定院落公约,由院落长和长辈组成道德法纪评议堂化解邻里家庭矛盾;五里乡通过打造“微阵地”、织密“一张网”、强化“微监督”夯实治理基础;中营镇总结提炼“定分止争下狠心”“分类问效跟踪访”等群众工作法。
“五社联动”破解难题。容美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有效破解“人员不联、阵地不活、治理不精”等基层治理难题,激发治理新动能。
“鹤峰县将以先进村(社区)为示范,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全面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持续擦亮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鹤峰实践品牌,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平安保障。”鹤峰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赖于明说。县综治中心已成为提升鹤峰县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引擎。在其引领下能力持续提升,全县164个村(社区)调处复杂矛盾、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成效日益显现,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总量和信访量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基础更加坚实,为鹤峰县依托山水资源和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治理基础。(许仁淑 姜睿 彭昌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