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红昆率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其他专(工)委主任、部分区人大代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法律实施监督协调小组成员一行18人赴区检察院,专题视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视察组通过参观办案区、听取品牌建设讲解、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成效,共商公益保护良策。
在检务公开大厅,视察组听取了关于“检益盘江,悦见青绿”公益诉讼品牌的介绍,了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亮点。随后,一行人走进案件管理中心,了解“检”微知著案件管理品牌建设成效。在未检工作办案区,检察干警重点汇报了近年来盘龙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践,为未成年人筑牢“防护网”的经验做法。
座谈会上,盘龙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潇围绕服务大局、为民司法、创新突破主线,精炼汇报了近三年公益诉讼工作做法及成效。报告指出,盘龙区人民检察院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协同共治为指引,紧扣公益保护核心,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民生守护领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无障碍环境建设、医疗美容乱象整治等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公益损害问题;在服务发展领域,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局,通过与多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发展“益心为公”志愿者等举措,推动公益保护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升级,以检察履职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听取报告后,视察组认为区检察院紧扣公益核心,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政治站位高、监督力度实、创新亮点多,为全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作出积极贡献。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强化线索摸排、深化部门联动、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典型案例、加强队伍建设等针对性意见建议,为工作提质增效“把脉开方”。
张红昆主任充分肯定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成效,他强调检察公益诉讼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建议今后从四方面发力:一是创新方式方法,强化保护质效。公益诉讼既要“办得准”更要“办得巧”,要进一步探索深化“公益诉讼+碳汇”协作机制,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筛查线索,用科技赋能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推动问题整改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落实”转变。二是拓展工作领域,强化协同治理。紧扣人民群众对公益保护的更高需求,在巩固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等传统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向公共安全、无障碍环境、特殊群体保护等民生“新领域”延伸。开展专项监督,既抓“当下改”又促“长久立”,推动形成“公益诉讼+行业治理+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格局。三是健全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公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与街道社区、“益心为公”志愿者的联动,推动信息共享更畅通、线索移送更高效,真正实现“1+1>2”的治理效能。四是加强经验总结,扩大宣传效果。注重挖掘典型案例的示范价值,通过新闻发布会、短视频普法、典型案例汇编等形式,讲好公益诉讼“盘龙故事”。同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参与公益诉讼开放日、听证会,让公众更直观感受公益保护的司法价值,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守护,厚植“公益共建”的社会基础。
此次视察既是对公益诉讼工作的“全面检阅”,更是对检察履职的“赋能加油”。下一步,盘龙区检察院将以此次视察为契机,紧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主线,以品牌建设为牵引、以数字改革为驱动,持续深化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在区人大及常委会监督下,结合目前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重点抓推进、抓落实、抓成效,持续加大监督力度,紧扣“可诉性”提升办案精准性和规范性,做实“三个管理”,抓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更加有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