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代茶学家陆羽的《茶经》有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饮茶之道,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睦,这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基调追求一致。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地处豫鄂边境,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源头,其独特的纬度、适宜的温度、温润的湿度造就了桐柏盛产好茶名茶,“桐柏玉叶”和“桐柏红”两大品牌跻身“全国茶叶百强共有品牌”之列。为护航桐柏县茶产业健康发展,桐柏县法院从“加减乘除”四位一体的角度做好茶产业司法保护机制,用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服务理念上做实“加法”,优化前端服务。坚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由“被动司法”向“主动服务”转变,延伸司法触角,桐柏县法院对桐柏县特色产业——茶产业开展司法保护机制。主动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法官与驻村干警联合走访当地茶企,积极引导茶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有利作用。成立茗香茶韵调解室,以“一杯清茶化干戈”的工作理念,把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融入调解工作,低成本、高效率推进多元解纷,实现纠纷化解在初期、消灭在萌芽。今年1-6月份,调解室接待群众140余名,为茶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近60条。
在减轻诉累上做足“减法”,降低诉讼成本。开设涉茶纠纷“绿色通道”,由专人专职负责涉茶案件咨询解答、立案登记,并同步开展调解工作,减轻涉茶当事人负担。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电子送达等数字平台,推动实现网上立案、缴费、调解及开庭等一系列诉讼服务,让茶农、茶企在茶场就可以参加庭审活动,切实减少解决涉茶案件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开展“法润茶园”专项活动,以司法之力守护茶韵之香。
在司法审判上做精“乘法”,多方赋能提效。成立专门团队优先办理涉茶案件,实现专业化审判,统一裁判尺度,提高案件质量。对涉茶案件粘贴“绿标签”,提醒承办团队优先送达、优先开庭、优先调解、优先审理,让涉茶纠纷优先跑在快车道上。发挥法庭与当地茶企距离近的优势,在法庭开设专门茶室,秉承“品一杯清茶,化一场纠纷”宗旨,在泡茶、饮茶中消除隔阂、打开心结、解决矛盾,让涉茶纠纷在“润物细无声”中化解。吴城法庭通过快速办案机制,让一起涉茶叶买卖合同纠纷在立案后不到两周的时间调解成功并履行完毕,赢得茶行经营者的赞誉。
在消除障碍上做细“除法”,解决发展之忧。为保护茶企健康发展,桐柏县法院对涉及茶企用工用地及茶叶加工、销售等领域制作图文并茂的手册,走进茶场开展“送法入企”活动,结合典型案例,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企业提前避开发展中面临的法律难题。今年以来开展送法进茶场活动6次,为茶企、茶农发送风险防范指引手册190余本。邀请茶业技术专家、茶叶种植大户、律师、法官、涉茶纠纷特邀调解员参加联席座谈会,为茶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风险预警、法律服务,在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做好提醒、预判、排除工作,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桐柏县“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方面进行统筹)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切入点。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桐柏县法院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好的契合点全力护航桐柏县茶产业健康发展,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更多法治动能。(吕纪春 冀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