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作为贯穿灵宝市并最终汇入黄河的重要支流——弘农涧河的防汛安全备受关注。为切实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筑牢汛期安全屏障,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创新采用“业务+技术”融合模式,深入开展汛期安全公益诉讼专项巡查活动。该行动聚焦河道行洪安全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排查堤坝稳固性及水利设施运行状况,旨在通过精准监督,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落实防汛职责。
“空中鹰眼”精准扫描 巡河无死角
在此次专项巡查中,检察干警创新性地采用了“地面巡查+无人机空中侦察”的立体化巡检模式,显著提升了巡查效率和覆盖范围,尤其针对人力难以抵达的区域。
精密部署,有序飞行:检察技术干警操作专业无人机,选择河岸开阔地带作为起降点。起飞前,仔细检查设备状态、电池电量,并评估现场风速、天气等适航条件。无人机升空后,操作员根据预设的航迹规划或实时观察需求,精准操控其沿河道低空平稳飞行。
多角度、全方位巡查: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如同“空中鹰眼”,从不同高度角度对河道进行细致扫描。
河道通畅性检查:低空贴近水面飞行,清晰捕捉河床上的障碍物、堆积的废弃物、非法设置的渔网渔具等可能阻塞水流的隐患。
岸线环境监控:抬升飞行高度,对沿河两岸进行大范围扫描,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违法倾倒的垃圾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搭建的建筑物或堆放的物料(如砂石、建材等),以及是否有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迹象威胁堤岸。
隐蔽污染源探查:针对植被茂密、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河段,无人机可灵活穿梭,利用其视野优势,搜寻可能存在的隐蔽排污口、非法养殖点或其他潜在的水源污染源。
堤坝与设施检视:无人机可近距离悬停观察堤坝护坡、挡墙的结构完整性,检查是否存在裂缝、坍塌、渗漏或基础被掏空等险情;同时对沿线的涵闸、泵站、排水口等水利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进行空中巡检,查看是否有淤塞、损坏或被侵占的情况。
实时记录,精准定位:巡查过程中,无人机操作员通过地面控制屏幕实时监看高清图传画面。发现可疑问题点时,立即操控无人机悬停、拉近镜头进行细节拍摄或录像取证。设备内置的GPS定位系统同步记录问题点的精确地理坐标。所有影像资料和坐标信息都被即时保存、分类标注,形成直观、详实的电子巡查记录,为后续分析研判和依法监督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地面协同,沟通保障
与此同时,地面巡查组的干警们徒步沿河岸进行细致排查,近距离核实无人机发现的疑点,并重点检查河道侵占、堤坝局部状况、排水设施是否畅通等地面可见问题。干警们还对河流的实时水位、水质状况以及河岸整体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记录评估。
巡查期间,检察干警积极与河道所属区域的村委会负责人沟通对接,深入了解基层防汛预案制定、物资储备、人员值守、风险隐患排查等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共同织密汛期安全防护网。
立足公益诉讼,守护安澜底线
灵宝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辅助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是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服务保障大局的有力举措。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汛期安全公益诉讼专项巡查活动,不断加大河道及沿线区域的巡查密度和排查力度。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精准聚焦巡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监管漏洞,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或进行诉前磋商,督促其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协同推进问题整改。通过法律监督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灵宝市检察院致力于守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河道行洪畅通无阻,与各方力量携手,共同筑牢防洪减灾的安全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许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