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们的纠纷这么快就解决了,还保住了川渝老乡交情!”重庆渝北某建材经营部负责人廖某握着人大代表和法官的手,笑呵呵说道。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法院联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依托“人大代表+法官+调解员”联动解纷模式,成功调解一起跨区域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跨域纠纷遇难题
原告重庆渝北某建材经营部向被告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供应钢管、沥青等材料,双方结算货款共计126万余元,后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支付了40万元,剩余货款86万余元一直未支付,廖某遂诉至重庆市渝北区法院。
“我们尝试过自行协商,但跨省市沟通成本较高,对方不愿意过来,而且没有中间人缓冲,双方产生了信任危机。我们是小本经营,若纠纷久拖不决,我们的供应链将面临断裂。”廖某焦急万分说道。
考虑到被告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际经营地在四川,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为促成和解,两地法院决定启动川渝跨域纠纷联调机制。
联动调解破壁垒
川渝两地法官联合梳理案件争议焦点,发现纠纷根源在于,第三方公司延迟结算给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带来现金流压力,导致部分尾款暂时无法支付,并非恶意拖欠,且本案原被告双方合作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顾虑,两地法官整合现有资源,通过“代表委员联络站”特邀渝邻两地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此案,通过代表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并引入专业调解员,通过“人大代表+法官+调解员”联动解纷机制,搭建“解纷快车道”。
握手言和促双赢
“工程材料我们早就按照合同约定供应,对方一直不支付尾款,找借口一拖再拖,我们资金压力也很大,他们至少该出面沟通给个准信。”廖某率先开口。
“我们前期也和你们沟通过,今年确实是因为我们承包的项目方没有及时结算,我们也向你们公司出具了结算单,你们一直不信任我们,还告到了法院。”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翟某也颇为无奈。
见双方气氛剑拔弩张,两地法官及时介入疏导情绪,调解员也用“拉家常”的方式缓和气氛,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两位老板的难处我们都理解,但生意要做长远,关键是要相互体谅、共渡难关。自古‘川渝一家亲’,大家今天来不就是要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案嘛。”见双方情绪有所缓和,参与调解的人大代表适时介入调解。
法官随即从法律角度分析:“根据合同法规定,逾期付款确实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考虑到被告方的实际困难,如果双方能达成新的还款协议,法院可以在调解书中予以确认,这样既保障原告权益,也给予被告缓冲期。”
经过3小时的联合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诺本月底前支付部分欠款43万元,余款于2025年12月30日前结清。至此,该案得以圆满化解。
未来,邻水县法院将持续做实做细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自觉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持续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同时,继续深化跨域协同联动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付桂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