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四川省宜宾市在首次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秀等级”一周后,首列“民营经济法治专列”智轨列车从高铁宜宾西站鸣笛启程。这辆穿梭于城市动脉的“流动法治课堂”,既是宜宾以创新之举诠释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成为该市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线路:连接发展核心的“黄金走廊”
此次开通的“民营经济法治专列”由宜宾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宜宾市司法局、宜宾市交通运输局携手打造,运行于宜宾智轨T1T4线。该线路是贯穿宜宾主城区的“黄金走廊”——连接智轨产业园、大学城、工业园、职教园等,覆盖五大商业广场核心区域,途经市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等多个机关单位及居民小区,具有运行里程长、载客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数据显示,该线路日均客流达3.2万人次,其中超六成是民营企业从业者;沿线聚集了宜宾市63%的民营企业和85%的创业平台,精准触达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群体与关键区域。
专列:立体鲜活的“流动普法阵地”
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智轨专列,车身醒目印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学习宣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法治智轨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标语,更将提炼了宜宾本土地域与文化特色的,融合大观楼、三江口、白塔山等地标元素的法治宜宾logo完整呈现,彰显“法安天下 法润宜宾”理念;同时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精心设计的公益普法IP形象“法博士”“宜小法”也亮相车身,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扩大法治文化影响力。
车厢内部则变身沉浸式普法空间:车载电视循环播放宜宾市司法局原创的《守法一家》法治歌曲、法治宜宾LOGO视频、《宜小法普法》系列视频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条款讲解,让乘客在出行途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实现普法“零距离”,让普法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实践:政企互动的“双向奔赴”
作为专列的核心特色,“法润三江普法讲堂”将课堂直接搬进车厢。自今年3月该活动开展以来,宣讲队员已深入机关、校区、社区开展多维度宣讲;此次结合T1T4线途经企业密集的特点,宣讲团进一步将普法精准聚焦民营企业员工关注的创业、就业、生活等法律问题,实现“法律主动走到群众身边”。
首趟“移动课堂”上,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华为15名企业职工代表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重点阐释第44条政府服务保障条款,明确“企业可通过政企沟通机制直接反映问题”;针对南溪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出的公平竞争保障等疑问,律师逐一耐心解答。“法治专列比传统普法更解渴!”现场企业代表感慨道。
宜宾市司法局普治科科长李玲表示:“专列创新融合普法宣传与公共服务,既展示城市地标,又通过‘专家随车讲+案例沉浸学’模式,让律师与企业员工‘同车解惑’,实现普法与服务的深度融合。”
深意:营商环境“优秀”背后的法治密码
此次专列启程,恰在宜宾首次跻身全省营商环境“优秀”行列一周后,背后是该市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系列实践:打造三江中心法务区,组建200人法治体检团队,已为300余家企业规避法律风险。这场“法治护航·民企扬帆”行动,正是政企“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从营商环境优秀到民营经济专列,法治始终是宜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宜宾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扩大专列覆盖面,把“法治站台”延伸至更多产业园区,同步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等十大活动,借助报纸、网络等全媒体传播放大“法治乘数效应”,让法治真正成为长江首城宜宾看得见的生产力,为每条发展线铺就坚实法治轨道。(贾应军 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