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丰人民法庭,你们真是人民的好法官,既帮我要回了欠款,还让我与老村友握手言和。”近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人民法院大丰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大丰法庭)的温情调解下,大丰镇村民王功和向杨志刚要回了15万元的欠款,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庭长朱丽萨不断道谢。
作为司法审判的“神经末梢”和矛盾纠纷化解的“前哨站”,大丰法庭在家事纠纷和邻里纠纷中,以“多调精判”为原则,更注重柔性化解纠纷,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历久弥新。2024年,大丰人民法庭受理各类案件335件,其中诉前调解239件,诉讼案件79件,调撤成功率达92%。
小法庭大作为
大丰法庭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准噶尔盆地南缘,辖区面积258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1万人。法庭成立于1981年,2009年建成占地46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作为基层司法堡垒,法庭主要管辖大丰镇、五工台镇、雀尔沟镇以及呼图壁县工业园区轻纺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的司法事务,服务辐射人口超5万人。
2020年以来,大丰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积极融入辖区社会治理,植根基层护佑民生,以“万人起诉率”考核为抓手,着力打造“无讼村居”,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
前不久,某壁挂炉销售企业负责人提着一沓厚厚的起诉材料来到大丰人民法庭,准备对180多名没有按时支付壁挂炉购买和安装服务的村民进行集体诉讼。
“这个案件涉及群众多,资金量大,如果不及时处理,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群众也可能要承担诉讼费。”朱丽萨说。
朱丽萨介绍,法庭联合人大召集群众代表、村两委、老党员等召开现场会,面对面解答疑惑,法律问题由法官解答,政策问题由基层干部现场确认,有效消除群众疑虑,针对个别群众提出的特殊要求,法庭多次入户调解,联合企业人员实地解决。最终,180件纠纷全部成功化解于诉前。
按照“小法庭大作为”的工作思路,大丰法庭建成运行寓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五谷丰登的“五丰”调解室,由专业团队负责审理一审民商事案件,由“坐堂审案”变为“入户谈心”,由“冰冷的裁判”变为“村民敞开心扉说事”。用柔性审判和传统文化传递司法温情。
解纠纷如同治疾病
走进大丰法庭,从家庭矛盾到经济纠纷,群众只需踏进“一扇门”,就能找到化解难题的“金钥匙”。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昌吉州中院不断延伸司法为民触角,多元解纷机制创新正如火如荼。在大丰法庭的法官们看来,解纠纷如同治疗疾病,分“前、中、后”三期。
案件前段的源头防范,如同“防未病”。主要以“诉前调确”“诉前调书”文号方式处理案件,推进源头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案件中期是增效,如同“治成疾”。柔性化解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案件后端是提质,即“防复发”。强化判后答疑跟踪回访工作,点对点听民声、心贴心送温暖。
庭长朱丽萨用六年的时间在大丰法庭坚守与耕耘,在基层法治一线化解矛盾纠纷逾千件,守护着一方和谐。这六年,法庭探索建立了“1+3+4+N”多元纠纷治理机制。庭长朱丽萨介绍,其中“抓三级定三责”模式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调解前置,把工作做在诉讼之前,在前端化解矛盾。”朱丽萨自豪地说,“这让我们基本实现了大部分纠纷不出村。”
从“坐堂问案”到“上门巡诊”,大丰人民法庭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充分运用新疆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不断扩大司法服务半径,通过线上调解、上门调解、巡回审判等司法举措便民惠企,让矛盾纠纷化解于“家门口”。 2021年至今共化解各类矛盾2107件(包含诉前保全157件),其中通过多元解纷渠道诉前化解1343件。
以案释法润民心
近日, 在昌吉州大丰镇的巡回法庭现场,数十名村民屏息聆听法官剖析一桩土地承包纠纷案。“原来口头约定也有法律风险,今天这课听得值!”一位村民的感慨道出“以案释法”直抵人心的力量。
大丰法庭认真选取社会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等典型案件,开展类案引导。通过真实案例的解析和宣传,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现实场景,使公众在理解法律内涵的同时获得行为指引。其意义不仅在于普法宣传,更深刻影响着司法公信力建设、社会法治信仰培育及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在线上,通过建立多元解纷工作群,在群内进行普法宣传、对群众提出的纠纷问题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读,利用每周五大丰“集市日”,发放宣传资料、将法律服务送到店铺卖场。
“做我们这一行,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多替他们着想,把事办到老百姓心坎儿上。”这是朱丽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呼图壁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大丰法庭虽小,却以“司法为民”的炽热情怀和“定分止争”的智慧担当,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旺盛生命力。从田间地头到厂矿景区,从诉前调解到巡回审判,他们将法治精神融入乡土血脉,也为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点亮了一盏温暖的法治明灯。(赵友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