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把问题解决!综治中心的同志不仅帮我们调解了纠纷,还耐心讲解了法律知识,现在邻里关系比以前更和睦了。”近日,霍邱县河口镇居民杨大爷拿着调解协议书,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综治中心多元化解区连声道谢。
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启动以来,霍邱县紧扣“五有”目标,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创新服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人管”、纠纷“桩桩有处解”,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打造“一站式”平台群众办事少跑腿
走进霍邱县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区的工作人员正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墙上清晰的功能分区示意图,标注着诉求登记、多元调解、信访接待、司法服务等6大功能区域。这些区域环环相扣,构建起“受理-调解-处置-反馈”的闭环服务链条。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全搞定。”便捷,成为群众最直观的感受。不久前,城关镇居民朱师傅因工地工伤赔偿与施工方僵持不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区工作人员初步了解情况后,迅速将其引导至多元化解区的人社调解窗口。入驻的人社部门调解员现场梳理证据,讲解《工伤保险条例》,最终促成施工方同意按标准赔偿。“从进门到签协议只用了3天,不用跑法院,省时又省心!”朱师傅的感激道出了群众心声。
在诉讼服务区,村民胡某因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未果,工作人员直接引导其办理立案手续,现场对接速裁团队。“以前觉得打官司很复杂,没想到在这里就能完成立案,法官还耐心指导我准备材料。”胡某的感慨,印证了中心“当场受理、当日分流”的效率。如今,综治中心日均接待群众50余人次,简单诉求100%实现快速响应,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打出调解组合拳矛盾化解见真章
“多亏了金其华老师,我们两家的宅基地纠纷总算解决了!”岔路镇村民伍某对综治中心的“金其华工作法综合调解室”赞不绝口。此前,他与邻居因宅基地界限多次激烈争吵。调解员运用“金其华调解工作法”,巧妙结合乡规民约和法律条文,组织双方“当面鼓对面锣”坦诚沟通,最终成功划定界限,双方握手言和。
中心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组建了由20多名专业调解员构成的团队。针对婚姻家庭、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热点领域,中心还设立了15个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确保“专业人办专业事”。
成效是显著的:综治中心运行半个月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其中,婚姻家庭、房产物业、金融借贷等领域纠纷调解成功率显著提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创新机制添动能治理效能再提速
机制创新是提升效能的引擎。7月2日,城关镇个体户陈某因无力承担逐年上涨的房租,与房东王某发生纠纷,房东按合同将房屋上锁。县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快速研判其属“合同履行纠纷、双方有调解意愿、无重大冲突”类型,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当日便精准转派至城关镇综治中心。
城关镇综治中心依据“分类施策、专业对口”标准,立即联合司法分局调解员介入。调解员当天摸清双方“都想继续履约但各有难处”的核心诉求,提出“降租续租 + 约定违约金”的折中方案,当天即促成双方签订协议。纠纷从受理到化解,全链条闭环管理仅用一天,完美诠释了“诉求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服务承诺。
这高效化解的背后,是综治中心“分级分类处置+智慧调度”机制的有力支撑。该机制确保了不同类型的矛盾能精准分流、快速响应、专业处置,大幅减少了层级流转的冗余耗时,让“专业人办专业事”的逻辑高效落地。
赢得群众好口碑基层治理暖人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综治中心就像我们的‘主心骨’,有困难找这里准没错!”这是办事群众发自肺腑的评价。从化解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到解决复杂的信访难题,从普及法律知识到提供心理疏导,综治中心正是通过这一件件实事、一次次暖心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
如今,走进霍邱县综治中心,“行专调解室”里专业力量正在化解隔阂,“12338妇联维权办公室”里工作人员耐心抚平心结,“诉讼服务区”里细致解答着法律疑问……这里已不仅仅是化解矛盾的阵地,更成为群众感受公平正义、享受贴心服务的“暖心家园”。
展望未来,霍邱县综治中心将继续深化规范化建设,致力于让更多“金其华调解工作法”式调解品牌在基层扎根,让“一站式服务”的触角延伸得更广。中心将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守护好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霍邱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王清 刘中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