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与一座城,一场未来可期的奔赴。
继合肥跻身“双万城市”(GDP破万亿,常住人口数破千万)之后,这片创新沃土再次迎来蝶变的喜讯: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昌文为全市第10000名新执业律师严国帆,颁发执业证书。
从1981年的18名律师,到2025年突破万人大关,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合肥律师从恢复重建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40余载春华秋实,合肥律师以法为业、以律为师,与城市共融共兴,为推动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聚能夯基优服务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合肥律师队伍已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专业突出的发展格局。近5年,合肥律师队伍快速发展,与2020年相比律师人数增长66.7%。每万人律师比为10.002,这一指标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法治合肥建设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全市律师中有专职律师8605人,占比86.05%,在全省专职律师总量中占比 46.6%。兼职律师205人,占比2.05%。另外,公职律师 843 人、公司律师329人、法律援助律师18人,共同构成了覆盖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网络。
人才梯队展现高知化特征。全市律师队伍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9899人,占比98.99%;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420人、博士研究生学历74 人,高学历群体占比 24.94%。年龄在29岁及以下的律师为2257人,占比22.57%;年龄在30至49岁的律师为6428人,占比64.28%。中青年律师占比超六成,成为合肥律师行业的主力军,对于激发行业活力和促进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百人所的数量不仅是律师业规模和集中度的体现,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法律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合肥382 家律师事务所中,200人以上规模律所2家,100-200人律所11家,50-100人律所23 家,形成了大中小律所协同发展的生态。
数据本无声,却展现了合肥律师行业“有声有色”的发展图景。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律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高度的同步性与适配性。
近年来,合肥市以场景创新促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接连涌现,合肥律师以专业优势,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体现了新气象、新作为。
2023年,合肥市律师协会联合多部门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活动,以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主体。全市律师共实地走访企业350余家,开展涉企法律政策宣讲250余场次,组织培训120余场次,发放政策清单法律手册6500余份,推动企业完善依法经营管理机制、提升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2024年,招募200名律师重新组建“合肥市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团”,持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万所联万会”“百律千企 法治体检月”等活动,组织律师为合庐产业新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合肥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国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肥)项目、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二期项目等58个重点项目提供“点对点”的专项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律师共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800余场次;发放政策清单法律手册15600余份;为企业组织公益培训、宣讲解读政策近2000场次;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意见14300余件;参与起草、审核企业规章制度约3000个;代理参加调解、诉讼或仲裁活动约7950件;协助企业依法依规申请政策支持约420次。
聚力履责显担当
锚定发展之需、聚焦治理重点、紧跟新兴领域、心怀民之关切……合肥律师始终秉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初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贡献“金点子”,架起“连心桥”。
合肥律师积极参与立法修法,5年来,全市律师为具体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10000余件,参与起草、修改或审查规范性文件5000余件,参与起草或审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合同及重要法律文件8000余件,为依法行政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实践中,也有合肥律师活跃的身影。多年来,合肥市律师协会常态化推荐律师陪同市领导接访,参与公检法、妇联等单位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工作,发挥律师职业优势和“减震器”作用,引导信访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探索出“律师驻队”化解城市管理类纠纷、组建消费者维权法律服务团化解消费类纠纷、选派实习律师在法院担任实习调解员、推动设立合肥市“律谐”调解中心等新路径。
薪火相传,爱心接力,持续擦亮律师公益品牌。合肥连续多年选拔23名律师参与“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为我国偏远地区、律师资源不足地区持续提供法律服务,足迹遍布西藏、新疆、青海、海南等多地。2014年起启动“合肥律师52公益行”活动,“全年52周 每周一公益”的传统延续至今,成为业界响当当的公益品牌。连续8年开展“党员律师服务月”活动,把法律服务送到学校、企业、机关、社区和田间地头,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8年来,近200个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参与,党员律师投身志愿服务近20000人次。
聚心赋能谋长远
在行业变革加速、法律服务需求升级以及技术迭代深化的当下,法律服务行业正步入“管理红利”深度释放的时代。近年来,合肥市律师行业始终坚持凝心铸魂、党建赋能,以党建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管理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2018年8月22日,中国共产党合肥市律师行业委员会成立,逐步实现了对全市域内律所党建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构建起坚强有力的组织网络。2024年,合肥市律师行业党委出台《市律师行业党组织协作组制度和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联系点制度》,将律师行业党组织和无党员律所归集到七个协作组中,并选派18名党建指导员对89家无党员律所定点、定时、定标准悉心指导,形成“1+7+18+N”的党建新模式。截至2025年7月,全市共有3家律所党委、9家律所党总支、176家独立党支部、20家联合党支部,党员队伍壮大至3929名(包含不在册党员及行辅人员)。
近年来,30岁以下的年轻律师数量和占比逐年提高,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朝气与活力。合肥市律师协会悉心呵护青年律师成长,出台一系列暖心举措:2019年出台《关于扶持青年律师发展实施意见》;2020年发布《合肥市青年律师工作手册》;2023年召开青年律师发展情况调研工作会议,深入了解青年律师真实执业情况、执业需求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构想;2024年起创新开展“青年律师与资深律师面对面”活动,充分发挥资深律师“传帮带”作用。
关心关爱提升行业凝聚力。2020年,由合肥市律师协会和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庐阳区人民法院共建的“律师驿站”揭牌启用。“律师驿站”设置了休息等候区、办公阅卷区、更衣区三个功能区,为律师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2023年,与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共建的“律师驿站”也正式投入使用;2024年,合肥市律师协会为全市律师投保“律师职业责任险”,减轻律师在面对职业责任风险时的经济负担,提升律师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此外,合肥市律师协会还创新设立“52公益基金”,对因重大疾病、死亡等事件造成经济困难的律师及其家属等给予救助,让律师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温暖。
不负嘱托,奋勇前行。广大律师坚守正义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以专业所长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担当与情怀,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合肥市有3家律所党组织获评“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2家律所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5家律所获评“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1家律所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4名律师获评“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9名律师获评“全国优秀律师”,5名律师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3名律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律师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个人”。
蓬勃向上的合肥律师队伍,正以专业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画卷上,挥毫续写着法治护航的崭新篇章。(周莹莹 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