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7/22 09:51:11

法润天山少年心 吉林大安检察院开展法治教育基地研学行活动

字体:

法治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7月16日,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大安市妇联、哈巴河县妇联共同组织开展最美家庭交流研学活动,共同走进“鹤小白”大安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研学。在沉浸式研学中触摸法律温度、筑牢法治信仰。此次活动 以“网络信息诈骗防范”“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定年龄界限认知”为核心,让法律知识从条文走向生活,为新疆家庭与孩子共同播下尊法守法的种子,更彰显了跨地域法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深远意义。

以案为镜,看清网络诈骗的“隐形陷阱”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要填身份证号?‘客服’来电说退款要先转账?”在互动体验区,一个个模拟网络诈骗场景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检察官结合真实案例,拆解了“低价充值”“破解防沉迷”“冒充好友借钱”等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套路,揭示了“看似馅饼实为陷阱”的本质。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治教育基地通过普法视频、情景问答等形式,让家庭共同学习“三不原则”——不泄露信息、不轻易转账、遇疑及时求助,更引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与孩子共建“家庭网络安全防线”。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跨代际法治共识的凝聚。

以法为尺,明辨成长路上的“行为边界”

“14岁要对哪些犯罪负责?16岁和18岁在法律上有什么不同?”在“年龄与责任”展区,未检检察官用“年龄轴+案例卡”的方式,清晰解读了法定年龄界限:8岁起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4岁对严重暴力犯罪担责,16岁需对所有犯罪行为负责,18岁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分析,孩子们明白:法律不会因年龄小而纵容错误,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规则意识”护航。家长们则更深刻地认识到: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既要给予自由,更要划定边界,让法治精神成为孩子的“人生指南针”。

以爱为桥,凝聚跨域共育的“法治合力”

此次研学活动,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家庭共同学法的生动实践。从家庭保护中父母的监护责任,到学校保护里的欺凌防控,再到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的协同发力,“六大保护”体系如同一把全方位的“保护伞”,让每个家庭感受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深切关怀。这正是活动的深意所在——通过法治教育,让不同地域的家庭凝聚共识,让法律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守护少年成长的共同语言。

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心中;守护的力量,汇聚自千万家庭。此次新疆家庭的检察院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法治信仰”的传递。当每个孩子都能明辨是非、每个家庭都能知法守礼,当跨地域的法治教育形成合力,必将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 -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