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新疆昭苏,紫苏花海铺就紫色绒毯,天山雪峰倒映在澄澈的河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昭苏垦区76团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旅游旺季。然而人流交织中,电信网络诈骗的阴影悄然潜伏,特别是散居在草原深处的牧民,因信息流通不畅,成了诈骗分子伺机下手的目标。
“大妈,这是刚印的防骗小知识,您看这条——有人说给发草原补贴要您转账的,全是骗子!”7月21日天刚蒙蒙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昭苏垦区公安局76团中心警务室的民辅警已整装待发。3人一组负责紫苏花海景区,2人守在团部集市入口,剩下的人则带上宣传单页,驱车驶向百公里外的牧区。
在紫苏花海入口,民辅警正拿着案例手册给游客们“上课”:“您看这起案子,游客扫码领‘花海纪念品’,结果银行卡被盗刷了……”他指着手册上的转账记录截图,把“扫码领福利”的陷阱拆解得明明白白。不远处的牛羊肉交易点,民辅警用当地方言跟商贩们唠着嗑:“前阵子有个卖羊肉的,被‘大客户’用假转账截图骗走了半只羊,咱们可得盯紧收款记录!”
而在天山脚下的牧区,民辅警们正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草甸上。“马合沙提大哥,我们又来给您送‘平安符’啦!”掀开毡房的门帘,民辅警熟稔地和主人打招呼。他摊开双语宣传单,指着上面的牛羊插画说:“您看这个,有人冒充收购商说要高价收牛,让先打‘检疫费’,这就是骗钱的!”马合沙提边听边用哈萨克语重复着关键信息,还让女儿用手机把宣传单拍下来,说要转发给牧区的亲戚们。这份特意制作的宣传单,不仅有汉哈双语对照,还把“补贴诈骗”“虚假交易”等骗局绘成四格漫画,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看明白。
截至目前,这场“行走的反诈宣传”已覆盖100余人次,发放定制宣传单100余份。精准的靶向宣传见效明显,景区、集市和牧区均保持电诈“零发案”。
“守着这片土地,就得护好这里的人。”昭苏垦区公安局76团中心警务室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要在警车装上反诈语音提示,还要培训牧区的党员中心户当“反诈联络员”,让守护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草原上的每一分热闹,都有稳稳的安全作伴。(帕孜丽亚、加依代尔)
